魯力
摘要:中職學校在對學生培養的過程中不能片面強調技能的訓練,應結合機電行業對專業技能人才的需求,培養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職業精神。而工匠精神就是職業精神的本質所在,是機電行業從業人員在生產的過程中對職業的技能、態度和精神理念。
關鍵詞:機電專業;工匠精神;校企合作;社會服務
“工匠精神”是指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與品質,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而科技部部長曾表示:“工匠精神”要從職業教育抓起。本文以中職機電專業為例,初步探討如何從職業教育中培養專業性的“工匠精神”人才。
一、機電行業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含義
“工匠精神”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1.敬業
敬業是從業人員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仔仔細細、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 “忠于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2.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完美”。
3.專注
專注就是內心堅定而著眼于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 “大國工匠”所必備的精神品質。 “術業有專攻”,一旦選定行業,就一門心思扎根下去,專心致志,在一個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優勢,在各自領域成為“領頭羊”。
4.創新
“工匠精神”還包括著追求突破、改進創新的意識。自古以來,熱衷于創新和發明的工匠們一直是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二)機電行業對“工匠精神”的需求
生產質量是機電行業生產企業存在的基礎,而且關系到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企業能否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機電產品,建立優質品牌、良好的口碑,能否在機電行業中得到同行的認同,都取決于機電生產的質量控制與管理。
在與日俱增的經濟社會里,人們從事一切制造、生產、服務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在追求利益的時候,卻忽略了工匠精神。機電生產行業中,經常出現安全事故;機電產品中的產品質量不合格等等現象,都嚴重損壞了消費者的利益,嚴重威脅到了用戶的安全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也許能得到暫時的利益,但終究將付出慘重的代價,也難免被淘汰的厄運。
作為向企業輸送第一生產力人才的主要途徑的中職學校,如何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機電專業人才,就成為了我們研究的主要任務。
二、機電專業“工匠精神”培養研究
(一)日常教育是培養機電專業“工匠精神”的基礎
日常教育包括思德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思德教育應和企業的文化需求有機結合,把企業對工匠精神的需求引入中職學校的思德教育中,從小事中培養學生對工作、學習一絲不茍,認真負責,追求創新的精神。而專業技能的培養目的在于中職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除了明確中職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未來的就業方向以外,更重要的應該是有針對性的把機電行業,由于人為存在的急于求成、投機取巧等原因而造成的機電安全隱患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深刻理解機電行業生產安全以及產品質量的重要性,這樣學生以后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則更能從工匠精神的角度,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并能在工作之后,迅速融合到企業文化中。
(二)“雙師徒”教學模式是培養機電行業“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徑
“雙師徒”教學模式是有學校和企業共同與校內的學生建立師徒關系,分別針對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操作有針對的進行指導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讓學生不僅掌握過硬的機電專業技能還具備良好的社會價值觀,使機電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得到有效提升。
1.加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力度
中職學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共贏點較多,雙方應不斷融合,相互促進。中職校通過聘請機電生產企業優秀的人才擔任機電專業兼職教師,在教學中突出崗位特色,特別是針對專業實訓教學,校外兼職教師和校內教師共同商討制定實訓目標和評價標準,再結合實際生產項目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實行全過程的跟蹤控制。這樣學生通過系統化的學習和“雙師徒”的特色教學模式的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將得到大幅度提升。
校企合作另外有效途徑即是頂崗實習。我校的機電專業目前有一部分同學在攀枝花龍蟒礦業集團、攀枝花德勝集團、江蘇江陰星科金鵬電子有限公、廣東東莞新科磁電品有限公司、福建寧德時代新能源有限公司頂崗實習。通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專業教學問題的反饋,再加上專業教師與企業的能工巧匠的對接,增強了學生頂崗就業的能力。同時通過實習學生的反饋,及時和企業老師的溝通,共同再次修訂機電專業的教學計劃、授課計劃,這樣對學生的教學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2.提高專業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
學校專業教師送課到企業,是校企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它能實現專業教師與企業環境、設備、生產一線的零距離對接,有利于增強學校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以我校為例,在近幾年我校就對攀枝花海峰鑫化工有限公、攀枝花大互通鈦業有限公司、德銘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攀煤化工有限公司、攀枝花興中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了送課教學活動,在對外企業的教學服務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專業技能專長,為外校的學生和教師解決實習實訓中的切實存在問題。同時,機電的學生們也以志愿者的輔助身份積極參與到這些項目的對外服務中。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其自身的專業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項目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提高了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競爭力、自身素養和適應職業生涯的能力。
三、小結
中職學校在對學生培養的過程中不能僅僅重視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要結合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職業精神。而工匠精神就屬于職業精神的范疇,是從業人員在生產的過程中對職業的技能、態度和精神理念。而機電專業對從業人員在生產、質量方面的要求更高,更急需中職學校培養出“工匠精神”人才。
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