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樂


[摘要] 新課標倡導素養指向,引領學生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掌握不同的閱讀方式,通過閱讀教學提升語文核心素養。在此背景下,群文閱讀成為熱門的閱讀教學方法。本文從高中群文閱讀概念及意義出發,以具體案例探討其表現層次及反饋評價等,以期在教學中獲得更多指導經驗。
[關鍵詞] 語文素養;群文閱讀;實踐研究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在課堂教學中落實語文核心素養需要建立學習任務群。葉圣陶認為:“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由此可見群文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語文核心素養在閱讀任務群中落地需要打破傳統的閱讀方式,在情境式的閱讀活動中進行群文閱讀。
一、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及作用
1.群文閱讀有助于彌補教學盲區。要引導高中生閱讀不同類型文本:橫向看文學類文本、思辨性文本、實用性文本;縱向看中國古代傳統經典、中國現當代作品、外國作家作品。群文閱讀的涉獵范圍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獨篇式閱讀的盲區。
2.群文閱讀有助于厚實素養底蘊。語文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形成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較高的思維辨析能力、較好的審美鑒賞能力、較深的文化理解能力。群文閱讀正契合了語文核心素養對“能力群”的要求。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在教學實踐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厚實學生的文化素養。
3.群文閱讀有助于培養自主習慣。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多篇文章的閱讀,既要形成自己的理解,又要與同伴分享和交流。堅持群文閱讀教學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性潛能。教師的角色更多地體現在創建閱讀任務、營造閱讀情境、提供閱讀方法、組織閱讀交流、實施閱讀評價等。
4.群文閱讀有助于提高寫作能力。“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呈現,閱讀積累達到了一定的厚度,寫作就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了。與傳統的單篇、散篇的閱讀方式相比,群文閱讀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高。
二、群文閱讀教學的層次及案例
第一層次:單元閱讀。對新教材的閱讀要采取“組合閱讀法”——在單元導語和單元學習任務的引領驅動下進行跨時空、跨題材的閱讀。以部編教材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為例,七篇文章涵蓋了古詩、現代詩、小說三種題材。教師不必逐一講解,但要引導學生從“青春的價值”的角度整體閱讀。
第二層次:課外閱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簡言之,語文教材就是這個“一”,而課外閱讀就是這個“三”。群文閱讀與課外閱讀可以有機結合,但群文閱讀所提的課外閱讀不是泛讀,而是立足于教材的“以一帶多”的閱讀。以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為例:
課內“舉一” 課外“反三” 聯系點
《短歌行》 《蒿里行》 《苦寒行》 《對酒》 理想現實
《歸園田居(其一)》 《歸去來兮辭》 《雜詩》 《飲酒》 歸隱田園
《夢游天姥吟留別》 《將進酒》 《月下獨酌》 《行路難》 浪漫主義
《登高》 《登岳陽樓》 《蜀相》 《三吏》《三別》 憂時傷國
《琵琶行》 《秦中吟》 《新樂府》 《長恨歌》 現實主義
《念奴嬌·赤壁懷古》 《前赤壁賦》 《后赤壁賦》 《定風波》 豪邁放達
《聲聲慢》 《如夢令》 《一剪梅》 《醉花陰》 人生境遇
第三層次:主題閱讀。在實施主題式閱讀的時候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一是指向性原則,即主題要有明確的指向性;二是方法性原則,即閱讀要有明確的指導;三是限定性原則,即閱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四是反饋性原則,即閱讀完成后要進行交流。高中語文必修上冊主題式閱讀設計如下:
單元 主題 方法 時間 反饋
第一單元 青春的意義 一精多略 一周 青春與勞動主題演講
第二單元 勞動創造文明 一周
第三單元 讀懂詩人內心世界 精讀細讀 兩周 古典詩詞閱讀分享會
第四單元 鄉土情結 先粗后細 兩周 “鄉土變遷”調查報告
第六單元 學習之道 讀寫聯動 一周 《勸學“新說”》議論文
第七單元 自然與心靈 賞析與創作 一周 制作情景交融的小視頻
第四層次:整書閱讀。整本書閱讀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推薦《鄉土中國》、下冊推薦《紅樓夢》,它們作為整本書閱讀的示例發揮著導向性作用。群文閱讀的“一篇帶多篇”在整書閱讀中則體現為“一本帶多本”。請看主題式群文閱讀案例“古詩詞中‘空字的藝術效果探究”(簡案)。
(1)溫故——通過熟知的例子引出“空”字藝術在古詩詞中的廣泛使用。明確本課學習的重點:通過群文閱讀掌握古詩詞中“空”字的意義、內涵及表達效果。
(2)知新——圍繞“空”的煉字效果這一主題,大量閱讀主題相關的作品,全面、深入理解“空”字的藝術效果,并完成主題式群文閱讀學習任務(擬出群文閱讀篇目,學生在此基礎上可補充其他篇目;閱讀方法支持:查閱資料法、釋義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3)總結——閑適寧靜之時,“空”乃清幽、空靈;憂傷感懷之時,“空”乃寂寥、荒涼;徒勞無功之時,“空”乃無奈、失望;歲月無常之時,“空”乃孤獨、寂寞……煉好一個“空”字,成就一篇佳作。觀其意,摩其境,味其理,會其情,可謂“空”字不空!
(4)反思——“空”字在古詩詞中的大量運用是常見現象,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很少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分析。而引入群文閱讀教學,從“表層義—深層義”“具體義—抽象義”“概念義—比喻義”等角度分析空字的藝術效果,使得教學的系統性、延展性得到落實,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得以提升。
三、群文閱讀教學的反饋及評價
首先,激發閱讀的欲望。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需要,教師把群文閱讀引入課堂教學的規劃中,并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和體驗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想讀、樂讀、善讀,這樣就成功了。
其次,選擇閱讀的材料。教師選擇閱讀材料的眼光和水準直接決定教學的指向和效果。評價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標準就是選擇的閱讀材料是否科學合理、富含營養、具有價值。
最后,提升素養的效果。通過群文閱讀,引領學生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維度建立全新的認知,掌握科學的方法,積累豐富的素材,形成良好的習慣,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達成有效的閱讀體驗。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教學符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并與新教材、新高考相契合。在教學理念上重視其意義,依照群文閱讀不同層次的內容進行設計和實施,及時評估、反饋、調整,那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以增強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