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
摘 要: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醫療需求不斷演進,醫療體系為此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此背景下,醫院財務健康度逐漸成為醫院順應改革的重要影響變量。健康穩定的財務管理體系不僅是維系醫院正常運營的基礎,而且是推動醫院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醫院財務健康度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結果顯示,安徽省皖北、皖中、皖江、皖南等四個區域的醫院財務健康度,發現醫院財務健康度區域差異特征明顯,呈現出中間高、兩頭低的特征,皖中、皖江地區醫院財務健康度值較高,皖北地區醫院財務健康度值偏低;安徽省四個區域的醫院財務健康度均為平穩時間序列。為了實現安徽省內各區域醫院高質量均衡發展,應增強醫院區域協調發展力度;從多種途徑對全省醫院財務健康狀況進行優化,強化醫院財務管理綜合能力,增強醫院財務體系的抗風險能力;優化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增強醫院員工財務安全與綜合素質。
關鍵詞:醫院財務健康度 評價指標 區域差異 均衡發展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5-248-03
一、引言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占財政支出比例的不斷增加,各地區醫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醫療整體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應對現代化的醫療服務體系。基于此,醫院需要進一步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對所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優化與完善,增強醫院資金管理力度,為推進現代化醫院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撐。
在醫院日常管理體系中,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常可以表現為下面兩點:其一,不管是醫院還是其他企業單位其財政管理的主要目標就是實現主體單位經濟收益明細化。從醫院角度來講,為了進一步提升醫院的綜合發展水平,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戰略規劃,增強醫院服務體系管理,優化醫院管理基本制度,與此同時還需要根據醫院實際財務狀況確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基本目標,為實現現代化醫療體系提供有利的保障。其二,醫院財務管理是將醫院的經濟體系進行科學的管理,以此實現醫院各部門正常運行,同時從醫院的實際情況出發完成依據物價部門的相關條例完成定價工作。
二、文獻綜述
在財務評價研究中,目前主要采取了三種評價方法其分別是傳統評價法、EVA評價法與非財務指標評價法。
傳統財務評價體系主要是指杜邦分析法、沃爾評價法與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法。杜邦分析法是1903年在美國杜邦醫院財務管理中提出的,其主要是對財務管理中的權利凈利率、盈利性及償還能力進行系統性的分析;沃爾評價法是在《信用晴雨表研究》與《財務報表比率分析》中首次提出的一種財務評價法,沃爾評價法主要是對七種財務比率進行綜合性的打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是由我國財政部門所推行的《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規則》中提出。在醫院財務管理體系中應用傳統評價法需要以醫院的財務指標為核心,對財務管理體系進行綜合性的評價,主要特點就是綜合性強且比較完善。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傳統評價體系不能適應醫院經濟多元化發展需求,尤其是對醫院現金流量及外部環境不能進行準確地分析與評定。
EVA評價法是對經濟附加值進行有效的評價,其是指醫院對營業凈利潤進行優化之后減去現有資產經濟價值后的成本余額。EVA是對生產要素的整體性的評定,其最大的有點是能夠彌補業績評價中以傳統指標為主的弊端,例如傳統指標在不包含醫院實際資本成本、醫院管理層行為短期化及盈余操縱空間等的情況下,以此能夠準確反映對業績的評價。使用EVA表示會計利潤,能夠進一步體現出醫院在某一時間段中的價值收益,所以說EVA績效評價是對傳統績效評價的再優化。
非財務指標評價法是對財務指標評價的補充。在國外非財務績效體系研究中,總結出了具有代表的霍爾的“四尺度”論,克羅斯與林奇的等級制度、德魯克的改革理念、卡普蘭與諾頓的平衡計分卡等,在此過程平衡記分卡的應用最為常見。從醫院角度來講,國內學者在醫院財務管理體系中對非財務指標的提出相對較晚,其中有一部分學者從綜合評價醫院的經營業績層面提出了營銷評價指標、內部生產管理評價、研究與開發評價指標及員工評價指標等四個基本非財務指標,以此形成非財務指標體系。
對于醫院財務困境預警的研究成果。在20世紀60年代,財務困境預警在學術界得到了廣泛性的討論。在多元化判斷分析等線性預測中,是以神經網絡模式為基本點完成各種參數的預測,其中包含了多元化的方法。在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分析中,目前共有六種財務困境預測方法,其分別是單變量分析法、多元判別分析法、線性概率模型、多元邏輯回歸模型與Probit模型與神經網絡模型等。我國學者對于財務困境預警理論的研究是從1980年開始,我國財務困境預警理論研究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在1990年之前我國沒有淘汰機制。從1995年開始,我國證券市場快速發展,民營經濟水平快速提升,市場經濟競爭愈演愈烈,企業管理層開始重視危機預警體系的研究,進入到21世紀以后,隨著民營醫院的不斷增多,我國醫療體系競爭越來越激勵,醫院財務預警理念逐漸被人提出并進行實際的應用。
對上述文獻進行整理與分析,從中得出了下面幾點結論:
其一,對于財務健康體系的分類較為簡單。隨著我國經濟體系多元化發展,國內學者對醫院財務健康情況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許多研究中只是局限于財務健康與財務危機兩種層面進行分析。在本次課題研究中,將醫院財務質量視作為漸進變化的過程中,以好與壞來評價財務健康情況不夠具體,同時醫院管理層采取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及時發現醫院運行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問題,進而對醫院整體運營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
其二,模型在財務健康評定過程中的應用價值不明顯。在現階段的研究中,許多專家學者是以實證分析法構建起財務健康評定模型,但只是基于模型的本身,其中很少有學者從實際的財務管理角度去對評定模型進行優化與完善,從而提升模型的實際應用價值。對此,在本次課題研究中,構建起一個具有自動判別功能的基本模型極大程度縮減財務健康評定的時間,從而真正體現出模型的實用價值,以此增強評價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
三、醫院財務健康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測算
在本次課題研究中主要是以醫院財務健康評價指標完成對醫院財務健康度的測定,以此發現醫院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具體性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采用熵值法和變異系數的組合賦權法,對面板數據進行賦權,實現醫院財務健康度在時間維度(2011-2019年)的比較分析。
將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現金流量等五個方面作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一共21個。償債能力是醫院財務健康的重點,本文對償債能力的測度,共選取6個指標來反映;盈利能力是醫院財務健康的目的,本文選取4個二級指標;營運能力是醫院財務健康的關鍵,選取的二級指標共5個;現金流量是醫院財務健康的基礎,本文選取3個二級指標來反映。
根據熵值法和變異系數法相結合的組合賦權法對醫院財務健康度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項指標進行賦權,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現金流量的權重分別為0.217、0.168、0.213、0.247和0.155。醫院財務健康度測度結果如表2,整體上看皖中、皖江地區醫院財務健康度值較高,皖北地區醫院財務健康度值偏低;合肥的醫院財務健康度最高。從測度結果可以看出,無論基于皖中、皖江、皖南和皖北區域之間,還是基于區域內部,醫院財務健康度均存在較大的差異。
表2表明,2019年全省醫院財務健康度的均值為0.56,從區域上看,皖中、皖江、皖南和皖北地區醫院財務健康度均值分別為0.60、0.59、0.53和0.52,全省醫院財務健康度區域不均衡程度較為顯著,由北到南呈現較為明顯的梯度變化。
四、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結論
隨著市場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醫院不僅提升醫療體系綜合水平,而且逐漸開始重視醫院的經營狀況。醫院為了進一步適應現代化市場的發展需求,對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次課題研究中以醫院財務管現狀作為基礎,以模型分析法對醫院財務狀況進行有效分析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基于現階段的市場經營環境,醫院為了進一步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需要結合醫院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與財務管理基本制度,來提升財務部門的管理水平,同時增強財務資金的有效管理。按照上述的分析得出下面兩點結論:
第一,醫院財務健康度區域差異特征明顯。其一,整體上全省醫院財務健康度呈現出持續上升的演進態勢,從2011年的0.51上升到2019年的0.56。其二,醫院財務健康水平呈現出南高北低的梯度性布局,醫院財務健康度排名靠前的地區和醫院全部屬于皖中。其三,區域內部醫院財務健康度并不一致。雖然皖中地區醫院財務健康度整體較高,但內部地市之間的差異依然較大。此外,醫院財務健康度具有粘性效應,當期醫院財務健康度對下一期醫院財務健康度影響較為顯著。
第二,安徽省四個區域的醫院財務健康度均為平穩時間序列。這意味著不同時期變量比較獨立,相互關聯不大,針對個變量的政策效應持續性更加專注當期。由于不同時期醫院財務健康度相關性不大,隨機程度較大,醫院財務管理相關政策應保持穩定,減少政策引起變量波動。
(二)政策建議
從上述評價結果可知,安徽省醫院財務健康度區域不平衡可能會成為制約該省醫療衛生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變量。為了實現安徽省醫院高質量發展,本文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如下:
其一,增強區域協調發展力度。從基本評價結果得知,目前安徽省各地區醫院的財務健康度參差不齊。一些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醫院財務健康度比較好。通常情況下,當區域生產總值提升會帶動起社會基礎性服務的提升,換而言之,社會性基礎性服務促使區域醫療體系從量到質上將發生較大的改變。醫療體系中的醫院數量、從業人員、業務種類的增加從本質上解決了醫療體系脫實向虛的問題。對此,需要從整體性入手,實現差異化產業發展模式,以區域差異性利率與稅收政策完成財政資金向農村醫療體系的傾斜,進一步加強城鄉醫療體系協同發展。
其二,從多種途徑對全省醫院財務健康狀況進行優化,強化醫院財務管理綜合能力,增強醫院財務體系的抗風險能力。由于不同醫院在醫療體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不能以點蓋面提出相關的優化對策,而是需要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優化措施。但是任何醫院在對自身財務管理體系進行優化過程中需要以外強監管內強體質為基本原則,以此來提升財務健康整體水平。總而言之,在醫院財務管理體系中要實現防微杜漸,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此,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務必要規范化操作,同時管理層制定出相應的財務獎懲機制,將醫院財務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容,從而保證醫院財務健康穩定運行。
其三,優化醫院內部控制制度。醫院內部控制對財務管理工作起到了促進性的作用,同時也是財務管理工作具體實施的基本保證。對醫院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優化的具體性措施有:第一點,從控制環境方面來講,對醫院內部控制規章制度進行優化,并完善《醫院財務管理辦法》《醫院預算管理暫行辦法》《資金計劃管理》等規章制度,同時結合相關的規章制度對醫院各層級、各部門權限及職責進行優化:第二點,在管理控制層面優化財務預警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基本關系,對財務預警權進行優化,增強信息的監管力度,不但可以提升會計信息精準度,而且實現各部門信息的有效溝通。
其四,增強醫院員工財務安全與綜合素質。醫院財務健康度的評價指標是否對醫院財務風險管理產生影響的關鍵點,在于醫院工作人員對財務風險危害性與財務健康重要性的認知。從醫院層面來講,醫院內部財務風險管理人員或者是外部財務管理人員對醫院管理層進行相關財務風險知識的培訓,提升管理層對財務風險的認知力,有利于管理層準確作出相關風險預警決策。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時,要以制度化、常態化的財務健康培訓作為基本點,持續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在對醫院其他工作人員財務安全培訓活動中,需要建立起以成本控制為中心的管理制度,細化各部門成本目標并以此作為員工考核的重點,同時進一步增強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與財務風險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1] 王艷.新常態下醫院財務預算管理模式[J].財會學習,2021(4):82-83.
[2] 王蓉,趙沛雯.醫院基建財務管理現存問題探討及改進建議[J].財經界,2021(2):131-132.
[3] 張鎮科.醫院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與對策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1):14-15.
[4] 張娜.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成因及監控措施研究[J].財經界,2020(36):112-113.
[5] 陳偉.制藥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策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35):155-156.
[6] 許曉昱.財務風險的分析與控制[J].財富生活,2020(22):33-34.
[7] 汪妤茜.淺析財務角度下多學科協作對醫院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影響[J].納稅,2020(30):69-70.
[8] 魏曉廷.現金流管理對企業健康運營的重要性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0(26):40-41.
[9] 李娜.集團公司財務風險管控探索[J].全國流通經濟,2020(24):55-57.
[10] 李佳玉.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的醫藥企業財務分析——以德展健康公司為例[J].綠色財會,2020(5):23-26.
(作者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安徽合肥 23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