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潔
【摘? ?要】? 小學美術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課程,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涯,合理應用新媒體技術,可以實現小學美術的教育創新,并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能力的培養。本文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優化多媒體教學路徑,既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為學生打下扎實的藝術基礎。
【關鍵詞】? 小學美術;新媒體;教學創新
傳統美術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死板,不符合現代小學生的學習需求,新媒體技術融入教學實踐當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耳目一新,有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找準美術創新方向,靈活利用多媒體
美術課程是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藝術教育內容,需要學生通過線條以及色彩的搭配進行創作,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當前的教育方向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小學生成長于一個多元文化交織且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因此,學生對于新形式的教學形式更有興趣,這也就要求教師既要完成原有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要不斷進行創新。美術是藝術課程的基礎,需要學生養成細膩的美術理念,同時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幫助學生拓展美術思維、增加知識儲備,為學生的全面綜合素養提升打好堅實的美術學習基礎。比如,在講解美術課程《水墨游戲》的時候,現代網絡上有很多水墨色彩和水墨游戲軟件,相比傳統教學模式,給了學生更大的創作空間,對于提升學生美術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適應時代發展,提高學生美術素養
美術教育是小學藝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全面素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全面化和綜合化。在新媒體技術發展的背景下,美術教學要以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發展前提,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學思想,為學生探索更加新穎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美術以更加簡單化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感覺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另外,新媒體的教學發展也要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繪畫藝術不僅能夠啟發學生的智力、豐富學生的生活,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創新力,讓學生通過美術實踐課程不斷地發現美、創造美,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比如,在講解美術課程《我設計的一本書》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利用電腦進行設計,然后將圖片輸入電腦中,利用現代社交軟件進行分享和交流,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三、注重多媒體教育啟發,提升學生美術素養
當前小學美術教師對于教材過度依賴,忽略了多媒體教育方式和多元化教育評價的教學作用,常常采用“理論教導——臨摹——糾正——練習”等相關的傳統教學模式,而且教學方法也具有單調性、機械性、重復性的弊端。相較于成人,小學生眼中的世界更加五彩斑斕、絢麗繽紛,教師可以隨時在學生的行為舉止、言語討論中感受到他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如果單純采用局限性的教學模式,往往會抑制學生自身美術能力的發揮,并產生一定的審美疲勞,降低學習效率,并不利于學生長期發展,而且容易造成學生的倦怠情緒。另外,脫離了實際生活的美術教育,也會對學生的美術思維產生固化印象,對學生今后的美術學習產生很大影響。
四、注重美術思維創新,充分開發學生的想象力
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美術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需要教師調整自身的教學思想,在意識形態上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并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將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融入日常教學內容當中。想象力是美術教育的重要考慮因素,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年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深入分析,小學生眼中的世界和成人眼中的世界并不完全相同,即便是視覺上相同的事物,在小學生的眼里可能也有不同的認知與答案,因此,教師要全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和發揮空間,美術教學并不一定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進行創作,而是鼓勵學生可以自由想象,并落實到筆和紙之間。比如說,在講解《保護珍稀野生動物》這節課的時候,很多學生由于沒有親眼目睹過野生動物,或者缺乏相應的理解與感受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現野生動物的形體和色彩,提升學生的美術感知能力,真正發揮新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提高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的效率。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越來越被重視,教師已經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激發學生興趣,樹立教學目標,拓展教學渠道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美術素養提升,當前的多媒體美術教學不僅要順應時代潮流,而且要以符合學生特點以及學習習慣的方式進行變革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鄭標.新媒體條件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趨向的探究[J].考試周刊,2020(62):163-164.
[2]陳禮國.新媒體環境下小學美術有效教學探究[J].情感讀本,20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