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花
摘 要: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要求,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所以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要把聽、說、讀、寫等基礎性教學工作落到實處。其中,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采取有效手段,從多角度出發來穩步推進。
關鍵詞:作文教學;興趣;積累;觀察;批改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7-005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7.027
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核心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最主要的特點。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強調依照素質教育的新要求,以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有效的作文教學能夠培養學生書寫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思維認知能力等語文綜合素質,也是學生應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鍛煉。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不愿寫、不會寫的畏難心理較為普遍,在寫作的過程中存在拼湊、應付現象,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形成制約,更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寫作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必須要充分重視。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不斷改進小學作文教學方法,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結合教學中的實踐嘗試,筆者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營造寫作氛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動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主動學習的意識也不夠強烈。但是他們對于感興趣的事物往往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容易受外部環境和學習氛圍的影響,一旦有了他們感興趣的氛圍,其學習主動性就很容易被激發出來,學習效果得到較大優化。
所以,要想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關鍵前提是要努力給學生營造寫作氛圍,用氛圍去影響、調動學生,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所謂寫作氛圍是指來自周圍的影響學生寫作活動的氣氛或者情調,良好的寫作氛圍能夠誘發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并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思考、探究、聯想方面的創造力,有利于學生進行寫作創作。
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要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能力,盡量采用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特別是要多嘗試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寫作資源、寫作素材,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據可循。同時,在學生剛剛開展練習作文時要重視方法上的指導,特別是寫作細節上的指導,如:如何確定標題,如何構架文章結構,如何進行細節描寫等,最好給學生一些范文,讓學生寫作有抓手。在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主導者的角色,適時適度地給學生必要的指導,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特別是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學生必要的肯定與鼓勵,從而使學生減少畏難心理,感受寫作的收獲與快樂。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就容易被激發出來,學生主動寫作的意識才會增強,有利于凸顯學生在寫作中的主體地位。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觀察對于兒童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庇^察能力是人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專注度的重要內容。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感覺無話可說,實際上就是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缺乏認真觀察的意識,或者是沒有良好的觀察習慣,也就沒有日常的有效積累。要想使學生在作文時有話可說,就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給學生強調“做事認真專注方能成功”的道理,而這個過程需要學生有專注的意識,且觀察的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教師為了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可以在寫作前先要求學生進行日常的好詞好句積累,有意識地鍛煉自己集中精力。其次,要重視興趣驅動,勾起學生的好奇心。為了避免學生感覺枯燥,在學生觀察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關于觀察對象的故事或者有趣觀點,這樣容易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其觀察欲望,優化觀察的效果。再次,鼓勵學生親近自然,感受生活。好的作文一定是源于生活和自然。大自然有很多值得學生去感受與探索的,學生體驗自然的神奇,感受自然的魅力,也能夠激發其觀察的源動力。而生活中的點滴事物往往就是寫作的素材,教師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觀察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小”看起,重視細節;要講究方法,才能夠提升觀察效果。最后,注意觀察后的記錄與整理。觀察到的事物時間久了就會遺忘,保持記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記錄,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記錄的習慣,如每天嘗試寫日記,每周寫一篇周記,學生動筆寫的過程既是一種整理,也是認識深化的過程,進而學生會感受到觀察帶來的收獲和快樂,也為寫作奠定了基礎。
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寫作材料來源于整個生活里。”這句話道出了生活中的積累與學生寫作之間的關系,學生在寫作時無話可說,往往與積累不足有很大關系。“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W生要想擁有“活水”,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重視日常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案褂性姇鴼庾匀A”,讀書能夠開闊視野,鍛煉思維,同時也是積累語文知識,特別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在讀名人傳記時,學生既能夠了解名人軼事,同時也能夠從他們身上學習其優秀的品質;讀風景自然,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讀科普資料,提升學生的科學意識,增長科學知識。開卷有益,一定要鼓勵學生在讀書中積累。
其次,在各個學科學習活動中挖掘素材。生活處處是語文,各學科的學習、活動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茖W課上的小實驗,美術課上的手工,體育課上的一場比賽,勞動課上的勞動體驗,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既有意義又有樂趣。教師要鼓勵學生把活動感受及時記錄下來,成為寫作的素材。有了素材,學生就會有話可說,寫作的畏難心理自然就減少了。
再次,體驗生活,感受生活。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業余時間多參加一些活動,并且把自己感受深刻的事情記錄下來?;蛘呓o學生布置相關的活動,如每周的家務勞動,春天的尋春踏青,收集秋天的落葉做樹葉貼畫……這樣的活動既調劑了學生的業余生活,也是一種實踐體驗,為寫作積累了素材,學生感受深刻也就會有感而發。
四、加強寫作方法的指導
寫作方法又被稱為是寫作的表現手法或者寫作技巧,通過使用恰當的寫作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最初寫作時不太注意寫作方法的應用,所以在表達上容易平鋪直敘,文章缺乏波瀾,也就沒有亮點,影響了作文質量。所以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一定要加強寫作方法的指導。
指導學生的寫作方法,要利用好教材的示范作用。教材是教學的抓手,現在小學應用的統編教材,匯集了各種類型的優秀作品,這是進行寫作方法指導的最好范例。所以在常規教學中,教師要把文本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在分析教材的過程中,還要對文章結構、寫作技巧、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進行分析。在學生掌握的基礎上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仿寫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認識,也有利于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指導學生寫作方法,要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煉寫作技巧。學生的文學底蘊會影響其寫作能力,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也是增加知識儲備和能力提升的過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有目的地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用任務驅動學生有效閱讀。閱讀中注意積累和摘錄,最好是做讀書筆記,嘗試寫心得體會,特別是一些優美詞匯、修辭手法和文章構架,可以在寫作中進行嘗試,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非常有幫助。
五、重視作文批改,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批改,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寫作情況,發現問題并查找原因,為接下來的作文教學做好準備。同時,作文批改也能夠使教師的作文布置、講評更有針對性,提高作文教學實效,這也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作文批改不是簡單地給學生一個分數,而是要結合小學生學習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批改,重視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批改實效。
教師要結合文本教學,鼓勵學生自改。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可以給學生滲透自改意識,并及時進行強化性訓練。學生有了具體的對比、參照,也就能夠發現自身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逐漸解決寫作中的不良習慣。對于比較典型的作文,可要求學生集體修改,把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作文呈現給學生,鼓勵學生互評互改,讓學生共同尋找問題,并嘗試改進。這對學生整體都是一種教育和鍛煉,可以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在這過程中學生互相學習,深入探究,既發揮了群體作用,又調動了個體的積極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作文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需要語文教師結合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小學生的現實出發,在繼承傳統教學基礎上,敢于進行創新性嘗試,重視寫作氛圍的構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重視積累,并且加強寫作方法的指導,創新作文批改方法,切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夠逐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志強.從學生作文改進教學方法[J].好家長,2017(75).
[2]甘明道,陶信瑞.整體作文教學的新路——介紹“三環交叉”教學方法[J].江蘇教育,1988(13).
[3]申石林.也談怎樣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J].語文學刊(教育版),2008(18).
[4]隋庭升.改革教學方法破解作文難題[J].遼寧教育,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