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美
摘 要:我國擁有深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它們是時代發展的精神力量,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樹立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材料。初中語文作為一門選材廣泛的學科,其諸多課文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因此選擇語文科目作為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學科是必然的。
關鍵詞:傳統文化;初中語文;教學滲透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在中國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我們都能看到優秀的傳統文化賦予中國社會和英雄兒女的精神力量。在21世紀的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依然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新進程中發揮著作用。初中語文教學作為承載著思想道德教育和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科目,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滲透傳統文化,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文化傳授給學生。
一、傳統文化的意義
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是時代的要求,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風采”。
1.傳統文化是精神力量
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社會和個人的發展提供精神力量。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無論是在和平發展時期,還是在動亂時期,都會涌現出諸多英雄人物為人民的福祉而不懈地奮斗,他們的背后無不閃耀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輝。如被選入語文教材的《出師表》就體現了諸葛亮的家國情懷。這種家國情懷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愛國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2.樹立文化自信的要求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樹立學生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對國家和民族認同感的重要舉措?;ヂ摼W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思想的碰撞,學生通過互聯網能夠接觸到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這些思想文化良莠不齊,需要教師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標桿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
3.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
素質教育追求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語文教材選取的中國古今仁人志士的英雄事跡可以為學生提供榜樣的范例,語文教材中的中國古代優秀文化成果,比如詩歌、戲曲、文章等,能夠讓學生領略到文化的美、思想的美。
在初中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學習中,學生會接觸到莊子的文章《北冥有魚》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哲學家,莊子的文章帶有很強的思辨性,體現了思辨的美感。
二、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效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前提。不和諧的師生關系會導致教學雙方產生不友好的情緒,干擾教育工作的展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耐心、誠心和愛心,充分尊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認可學生的努力,對學生的疑問及時反饋。
2.適當擴展背景知識
幾行小小的批注無法完整地展現作者的生平,但是一些課文有時恰恰體現了作者在特定時期的思想感情。如《湖心亭看雪》這篇古文。如果不了解作者張岱的生平,可能學生就會單純地把這篇課文視為一篇寫景的古文。事實上,這篇小散文體現的是作者的故國之思,是一個亡國之人對往昔的追思。課文開篇第一句“崇禎五年十二月”,就包含了作者對故國的追憶?!逗耐た囱愤@篇文章是張岱回憶錄中的一篇,作于清朝。按照當時的政治要求,“崇禎”這個年號作為亡國的象征,應該是被禁止的,但是作者依然冒著風險寫下了這篇文章。僅僅是一個時間的寫法,就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追思,這種深刻的內涵如果沒有延伸的背景知識,學生是很難體會到的。
3.豐富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材囊括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知識,單一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教學的需要。出于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有必要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調整教學模式。對于古詩文,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含義上。對于初中生來說,初中語文是他們第一次系統性地接觸古文學習,教師應該重點幫助學生打牢基礎。如《論語》,相比于領會其中的思想,學生更應該做的是學會識記古文的含義,這對于他們將來的語文學習十分重要。在初中語文課文中也有大量的現代詩,對于這些內容,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朗讀或者是情景表演的方式,帶領學生領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4.用寫作鍛煉學生
寫作是學生向語文教師反饋學習成果的重要途徑。寫作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學會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師也能從學生的文章中了解到學習的效果。通過寫作這一途徑,師生之間能夠實現有效的教學溝通。
對于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而言,寫作依然是一個有效的教學反饋的方式。文以載道,即便是一篇簡單的作文,也可以體現出學生內心的思想感情,表達出學生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追求。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要注意學生在文字中流露出來的真實感情,并加以引導或糾正。
三、結語
中國悠久的歷史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教育素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樹立文化自信的必然舉措,是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必經之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在教學中,老師也不應該拘泥于課本,要適當地向學生普及相關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深意。語文教育的成果要通過寫作進行檢驗。教師應該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安排寫作任務,從文字中觀察、引導或者糾正學生的思想。
參考文獻:
[1]欒琨,紀俊鵬.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4):143-144.
[2]嚴周平.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21(7):29-30.
[3]楊定武.探究傳統文化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考試周刊,2021(1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