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凱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越來越受到重視。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認識物理學習的價值以培養其核心素養,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就目前情況來說,部分教師依然不重視核心素養培養,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聯系教學實踐,探討物理課堂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物理課堂;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高中物理課堂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打破常規教學模式的限制,創新課堂教學方法與模式,活躍課堂氛圍,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滲透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內涵分析
1.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是指學生能夠從物理學的角度科學認識一些基本的物質、現象、運動、能量以及相互間的作用等基本概念。這與物理科學思維意識相對應,強調的是對自然的一種客觀理解與發展性認知。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一些知識、概念和規律進行有效加工,并升華為一種基礎認知,靈活加以應用。
2.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物理學習的根本,對于物理學科涉及的一些直觀現象、復雜的物理過程以及客觀的物理事實,學生要能夠分清它們的本質,學會分析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相互聯系的理論來解釋一些基本現象。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理性的思維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這是物理有效教學的根本保證。
3.科學探究
探究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物理學習中的科學探究指對未知現象的探索,同時包括對一些已知規律的再認知,生發新感悟。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物理知識和規律,還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用心、用眼意識,讓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時可以科學思考、分析、歸納、比較、綜合、概括、總結,這對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
4.科學態度和責任意識
21 世紀是一個創新發展的世紀,科學態度和責任意識是每個公民都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滲透和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物理學習意識。
二、高中物理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首先,可以使物理教學的目標順利達成。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是由概念出發,讓學生學習規律、探索定理,構建認知模型,并通過設計實驗、分析論證、評估交流等多個環節,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完整性。在這個過程中,核心素養理念貫徹其中,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促進學生的創新性學習,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意識。基于學科素養的物理課堂構建,能夠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物理學科本質,激發學生濃厚的物理學習興趣。
其次,有利于更好地落實以生為本。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識還需要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主發現,努力探索。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具備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善于探究和鉆研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基于核心素養理念,創新物理課堂教學過程,可以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的參與意識得到顯著提升,綜合能力不斷增強,使學生充分體驗物理探究的奇妙與樂趣,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最后,這是物理教學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社會正處于一個全面創新的嶄新時期,物理學以其強大的應用性,推動著物理學科不斷向前發展,并與多個學科相融合,這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擺脫灌輸者的身份,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而謀劃,指導學生開展多個角度的學習與探究,這樣既能推動學生更好地實現全面發展,還能不斷拓寬物理學科的探究范圍。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繼承科學家的嚴謹精神,不斷嘗試物理研究的新領域,以便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綜合性需求。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分析
1.引導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基本的文字、圖表、圖片等都能夠進行初步的解讀和分析。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優勢,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一些簡單的物理知識。這樣不僅可以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提升空間,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整合歸納能力、科學推演能力,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除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外,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互助交流,創建生態課堂。生態課堂是一個有機互動的課堂,課堂上的一切要素對于高效教學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交流互動更加密切、頻繁,極易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促進思維的發展。教師在高中物理課堂上要為學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讓他們自由交流,多樣化學習。例如,教師可以以微課做先導,讓學生先對課本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合作交流。在學生對知識初步掌握之后,教師再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引導。這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可以得到顯著提高。
2.運用信息技術,突破物理學習重難點
有些物理知識較為生僻,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少,因此要加深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印象,就要借助多媒體。例如,在學習“機械波的形成及傳播過程”時,因為機械波的形成與傳播過程用時極短,可以說瞬息即變,學生在剛接觸這些知識時很難從瞬變的動態傳播中掌握波段形成的原因及傳播規律。
教師還可以在某一時刻或者在波傳播的某一瞬間將其“定格”,研究波傳播過程中不同時刻各質點的位置,并針對某段時間內的波形圖進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上的重點和難點。如講解“萬有引力定律”時,教師課前應注重收集太陽、地球、月亮運行視頻,以及我國發射人造衛星的科普視頻,講課之前播放給學生,并在黑板上給出以下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地球為什么會圍繞太陽運動?地球運動時為什么不會飛出去?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時對發射速度有什么要求?……結果學生觀看視頻后發現,無論地球圍繞太陽,還是月亮圍繞地球運動,它們的運動軌跡為橢圓形,而且并不會飛出去。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感覺宇宙中奧秘無窮,紛紛進行討論,試圖找到原因,課堂氣氛被充分調動起來。
3.借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物理觀念
由教師負責引導,將基本的物理知識和實驗注意事項都傳授給學生,然后對實驗步驟和操作過程進行提問,根據假設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大膽猜想,在保證學生安全性的前提下組織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完成實驗操作。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根據假設和猜想結果進行探究和驗證,最終根據實驗現象和結果,要求學生對實驗結論做出解釋。在實驗結束之后組織學生對自己的探究過程、實驗結果和大家進行交流,與教師一起把實驗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和反思,確保每個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都能得到發展和提升。
物理實驗教學時教師應用情境教學模式,創設豐富想象空間,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如講解“空氣浮力”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創設如下物理實驗情境:在天平兩端分別放置1kg的鐵塊與棉花,當天平處于平衡狀態后,利用一個大玻璃罩將天平罩住,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氣,使內部處于真空狀態,這時天平不再平衡,放置棉花的一端出現下降。物理學理論中,1kg棉花與1kg鐵重量相同,但真空狀態下天平為何出現偏移?利用這種現象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師生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實現培養與提升學生物理探究能力的目的。
4.結合教學實踐,發展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一項重點內容,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熟悉實驗過程,更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對物理規律的了解,對實驗進行有效的設計。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能讓學生在學習和創新中充分體驗物理學習的樂趣。比如,教師可以先進行一些簡單的演示實驗,讓學生對其中的物理規律進行基本了解。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進行一些探究性實驗,嘗試對原有實驗進行創新。這種開放性的環境,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讓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更好地領悟物理規律的內涵,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意識。
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讓兩個穿溜冰鞋的學生,面對面推一推,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牛頓第三定律。或者,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氣球進行一些探究性實驗。對于實驗結論,教師不要一次性告訴學生全部答案,而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積極體驗,提升學生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在讓學生遵循教材開展實驗的基礎上,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開展一些創新性實驗。比如,可鼓勵學生在更換實驗材料后,重復課本實驗,看能否得出相同的結論。再如,在手動測量的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學生采用數字化信息系統,對實驗數據進行動態追蹤,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這些研究都非常有意義,能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實驗,增強學生探究意識,使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及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綜上所述,物理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要求,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物理教學模式的限制,實現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要結合核心素養的要求與內容,結合教學目標改善教學活動,滿足新課改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陸奕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物理深度教學策略:以自由落體運動教學為例[J].湖南中學物理,2019(9):28-29.
[2]黃國龍.構建問題拓展探究教學模式培養模型構建和科學推理核心素養[J].物理通報,2019(9):6-9,13.
[3]王立忠.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甘肅教育,2019(15):172.
[4]田慶鳳.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設計:以“多用電表的原理”教學為例[J].物理之友,2019,35(6):3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