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博
摘 要:分層教學方法就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并參考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身體素質、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參考教學素材,為學生制定更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就高中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必須注意的事項做一闡述。
關鍵詞:高中體育;分層教學;注意事項
在新課程改革措施的推動下,高中體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都有所轉變,要想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教師需要與時俱進。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動,許多體育教學問題顯現出來。如,班級當中學生人數較多,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而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中統一教學方法難以滿足體育教學要求。因此,分層教學法的運用顯得至關重要。當然,在高中體育學科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還需要注意一些事項,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師樹立運用分層教學法的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分層教學理念。教師必須正視學生在高中體育學習過程中體育興趣愛好、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所以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層次劃分,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和體育教學任務非常有必要。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對于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稍微欠缺的學生,教師應適當降低體育學習難度,要求學生只要完成基礎的學習要求就可以了。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體育運動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更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以此來增強學生體育運動的自信心,使每個學生都能自信地投身到體育運動中來。而對于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較強的高中生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地增加教學難度,提高學生運動能力要求。這部分學生在掌握基礎體育知識的同時,還要擁有扎實的體育運動技巧,有效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正確樹立分層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征,設計有針對性的體育運動內容,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投入體育學習,讓各層次學生都可以有效完成體育運動任務,充分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效率。
二、有效聯系教學實際合理進行教學分層
教師要客觀地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分組,規劃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接受能力、身體素質等眾多因素。首先,在教學中部分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缺乏興趣,這會導致學生雖然竭盡全力,即使學生有較好的體育基礎,也難以擁有較好的成長空間。其次,不同學生有不同的長處,在分層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部分學生擅長田徑,而有的學生則擅長球類運動。因此很難側重田徑項目的訓練,也很難說擅長跑步的學生就比打乒乓球的學生層次高。在分層的過程中,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能力,并不是所有的事情,只要投入了精力就能比別人做得更好、更快。雖然部分學生對一些體育項目有較高的熱情,并為此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許多時候由于自身身體素質并不適合該類體育運動,學生學習能力較為欠缺。分組過程中,讓這部分學生進行專項訓練是缺乏合理性的,很難讓學生跟上教學進度,并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自信心。教師應更多地鼓勵學生,將此項體育運動作為學生的日常興趣愛好,在課余時間著重培養。在分層之后,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制訂不一樣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最終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對于體能較好的學生,應增加訓練強度,鼓勵學生突破自身極限;對于身體素質稍微欠缺的學生,教師要制訂一些較低的教學目標。最為重要的是,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在合適的時候調整學生的分層情況,也就是說運用分層教學法對學生分層時,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盡可能科學、合理。
三、應著重考慮學生的個人體驗
在高中體育教學當中,運用分層教學法能夠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照顧到更多的學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制訂更適合學生成長的體育教學計劃。分層教學法的運用是在體育項目進行中,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如此劃分的目的,是為了制訂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內容及所能達到的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做得更加理想。高中體育學科教學與文化課程教學有所不同。由于學生的性別、健康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時候并不是學生投入更多的努力就能夠突破極限。對于身體欠佳的學生,即使投入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依舊處于學困生的層次。這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成長影響較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多地對學生進行心理開導,鼓勵這部分學生。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學優生,都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和獨立性,需要教師的指導和監督,如此他們才能做得更好,不斷地突破自我。
此外,分層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減輕學困生的訓練強度,制定符合其身心發展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可過多地將精力放在學困生的指導方面,教師要平等對待所有的學生。
參考文獻:
李煜霞. “處方式”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