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懿
摘 要:以“我國的社會保障”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思考如何以評價促教學,形成“解決真問題、表達真情感和培育真素養”的思政課堂,真正有益于學生的持續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活動型學科教學;學科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0修訂版)提出“促進教、學、考有機銜接,形成育人合力”,而考試只是評價學生的方式之一,可以將對學生課堂上的關鍵行為表現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通過評價促進教學的進程,形成“解決真問題、表達真情感和培育真素養”的學科課堂,真正有益于學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一、評價目標啟迪教學,窺見真問題
“評價目標作為學生通過學習所要達到的預期成果,表明課程和教學努力的方向。”在“我國的社會保障”一課的教學中,教師用評價目標啟迪教學行動,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設計學生的評價目標,即“學生能夠了解社會保障的基本內容,并記錄下自己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小組代表展示小組PPT、播放采訪視頻,并向同學們介紹。資料整理清晰合理,能夠有條理地歸納社會保障的主要形式,并從歸納到演繹。”
其次,基于此目標設計活動內容:(1)確定實地走訪目標,如附近街道居委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養老院等。(2)展示實地走訪成果。
小組代表展示小組PPT、播放采訪視頻,并向學生介紹以下內容: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大資金投入和改革力度,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讓人民群眾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并呈現小組的走訪具體成果,但是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
①社會保障卡的基本功能和使用辦法是什么?
②社會保障中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如何由政府、單位和個人三方共同籌集資金?
③大病需要通過轉診到大醫院就醫究竟如何操作?
④養老院的費用主要由誰來支付?
由學生在課上點評互動、促學共進、收集資料進行展示,相互幫助,合作探究。
之后,以解決問題為方向,活動中學生提出真正關心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用問題驅動教學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課堂討論,防止空泛、標簽化,在評價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評價互動引導教學,表達真情感
基于核心素養的評價鼓勵探索和實施多樣化的評價。在評價中形成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關系,特別是學生在學習中通過真正的行為表現和情感表達來展示他們的所知、所學、所感,合理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本課中創設情境“某企業職工小王,認為社會保障就應該是國家的責任。他每月個人繳納約600元養老保險費。自己現在才30歲,還有幾十年才能領取養老金,每個月交這么多,影響生活質量,不劃算。于是,他想‘退保。”請同學們評價小王的“退保”想法。
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1:小王的想法是錯誤的,不可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學生2:其實我有點理解小王的想法,自己離退休還有很久,現在繳納確實太早了。
教師在對學生回答評價“有理有據,條理清晰,真情實感”等基礎上,提醒學生要具體分析。隨之提出我們在社會保障體系發展中有怎樣的責任擔當這一問題,進一步引導教學。
學生3:我以后如果工作了,按月繳納社會保險的相關費用。(具體行為表現)
學生4:不能贊同小王的想法,我們要遵守法律,維護國家的發展。(法治意識的認同)
學生5:努力工作,積極就業和勇于創業,不做懶漢,不逃避責任。(積極向上的情緒)
情境分析中,學生能夠合理地分析評價小王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觀點,明確自身的責任擔當。在評價時,教師能夠觀察到他們有專注目光、暗下決心、搖頭不滿和猶豫思考等情緒反應,真實傳遞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正確價值判斷和選擇,自覺表達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相關法律的認同,讓課堂教學成為教與學雙向奔赴的生動課堂。
三、辨析式評價拓寬教學,培育真素養
貫穿在辨析式討論中的評價著眼于激發學生思想的獨立性、差異性,學生步入開放的辨析式學習路徑,能夠理性面對、科學面對關于“歐洲高福利”的不同觀點,積極參與表達,思辨明理,突破學習難點,作出正確的判斷,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素養,涵養家國情懷。
本課教學中設計了學生辯論活動:辯題——關于“高福利”的激辯,歐洲高福利好嗎?
活動要求:
1.同學們分成正方“歐洲高福利好”和反方“歐洲高福利不好”組織課堂辯論。
2.小組討論,形成支撐己方觀點的論證思路,之后開展自由辯論。
3.學生組織辯論語言,注意表達的準確性。
4.科學理性評價對方觀點,禮讓和尊重。
正方:歐洲高福利好。
學生辯論中提出的理據——分析歐洲高福利制度產生的歷史原因。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一些歐洲國家進入經濟高增長階段,社會福利水平不斷提高……
反方:歐洲高福利不好。
學生辯論中提出的理據——我們理性分析,如果超越國家財力和社會發展水平大搞過高水平的福利主義,就容易發生嚴重的財政和債務危機,危及發展的可持續性。從國外實踐看,一些國家患上了嚴重的“福利病”,如助長了不勞動也能享受好生活的懶漢思想,對個人的成長沒有絲毫益處……
可見,在開放的辨析中真實評價學生綜合、思辨和有創造力解決實際問題的素養,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提升課堂的內生力。
參考文獻:
梁俠,李曉東.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高中思想政治[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