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方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推動小學生的素質全面提升。基于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科素養;有效策略
近幾年,我國教學改革在不斷深入,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如今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加強傳統文化的教育,這樣才能實現高效教育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結合,將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進行融合。在當前教學改革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并給予小學生積極的肯定,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語文教學現狀
小學階段是學生離開父母的呵護,獨自社交和學習的開始。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對于課堂知識的領悟速度較慢,在低年級語文學習中會出現諸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程度。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更注重將之前教師主導的“填鴨式”教育轉變為學生為主的暢所欲言。不可忽視的是,由于小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較少,理解能力有待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另外,在低年級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小學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強,容易被別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如果教師沒有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則會影響到教學進度。在當前教學改革新形勢下,教師需要和家長聯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全面提升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有效性。
二、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積極鼓勵學生課前預習
首先,想要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應當以理論知識為基礎,有意識地讓學生意識到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其次,語文教師應當做好鼓勵教育,積極為學生示范如何進行有重點的預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積極預習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看到學生的進步,充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除此之外,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生字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留出課前導入環節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生字的領讀和預習,便于更順利地展開教學活動。
(二)注重教學生活化,提高教學效率
現代化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活動中如果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對今后的語文學習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自制力和自律性,在下雨天或者下雪天,班級里遲到學生直線上升,甚至會有個別學生不想起床而向老師請假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語文教師首先就應當明確告知班級學生一旦形成遲到的壞習慣所帶來的后果,應當養成誠實守信、說到做到的美好品德。在小學語文拼音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培養學生溫故知新的好習慣,及時幫助學生進行之前知識的復習,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對拼音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還可以通過將教學生活化,拉近和生活之間的距離,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y”這一字母時,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想象到家中的Y形晾衣架,通過生活化的教學,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熱情,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拼音字母發音以及相關詞語的深刻印象,大幅提升學習效率。
(三)結合當今教學環境,教師需創新教學模式
隨著當代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多元化的學生求學需求。所以,教師需要結合當前的教學環境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通過對教學模式的創新摸索出適合現代化中段學生的最佳教育方式。為了培養中段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創新,比如在課文《小攝影師》的學習過程中,文章最后是以“那個孩子發現自己沒帶膠卷就跑走了”為開放式結局,孩子們對文章的理解側重點各有不同,所以可以通過續寫結局的方式,讓中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來給文章續寫一個自己所希望的結局。最后,大家依次展示自己作為小編劇所呈現出的結局,可以加深學生對高爾基優秀品質的認知和學習,還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通過對學生文筆進行鍛煉可以提升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文學素養。
總而言之,在當前教學改革新形勢下,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學校、教師與家長的通力配合為小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學習生涯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丹丹.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2):134-135.
[2]曾希.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途徑探究[J].教育觀察,2019,8(3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