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響數學教學效果的因素有師生關系、教師品行以及課堂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有效教學;師生關系;教師品行;課堂活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共同活動,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在有效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估量。
一、教師對有效教學的影響
1.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的基礎。什么是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融洽,感情深厚,學生樂意與老師溝通交流、分享快樂等,在學生心目中,老師就是他們的朋友。老師怎樣做才能得到學生的厚愛呢?首先是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心理正處于敏感期。關愛學生也是拉近師生關系的好辦法。愛護不是溺愛,必須嚴慈相濟,明辨是非。關愛要區別對待,那些內心強大的學生,嚴厲的比例要大;心理脆弱的,給予鼓勵性的愛。隨時關心學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一視同仁,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凡事不論大小,盡量講求民主,比如,數學課堂學習制度,數學作業的獎懲積分制等,多征求學生的意見再決定,執行起來就會順利很多。
2.教師良好的品行對數學有效教學的實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學生心目中優秀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品德高尚,無私無畏,一身正氣;有責任心,有擔任,追求高尚,熱爰工作,關愛學生;知識淵博,思想先進,眼光獨到……小學生心目中的老師無所不能,數學課堂,語言豐富,幽默有趣,簡潔準確。教學風格獨樹一幟,教學方法多元化。數學知識豐富,經驗實用,等等。“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教師無形中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二、數學課堂中實現有效教學
1.營造興趣盎然的數學課堂,可以實現有效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充滿了求知的渴望,樂于探索數學問題,勇于解決數學問題,學習中收獲很大,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怎樣才能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數學課的導入很關鍵,決定一節課的成敗。導課的內容最好是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學生樂于探索奧秘,學生熱衷的話題,才能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現在的學生,追求美,追趕潮流,對服飾要求很高。學習“搭配”時,我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年最流行的服飾嗎?怎樣搭配服飾才能增加自身的美感呢?學生詫異不解,竊竊私語。我打開最新的服裝展視頻,學生在驚愕中大開眼界,興趣高漲,注意力集中。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學習效果明顯。
2.數學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學習“百分數的認識”時,教師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有關百分數的知識。上課時,給大家15分鐘的自學時間,結合之前的調查研究,完成數學作業,自學結束后同桌之間溝通交流,互相檢查。最后推選優秀的學生小結,談收獲,完成板書,其他同學補充,學生自學效果明顯。隨后講一講自己在生活實踐中有關數學的發現,這樣的課堂,同學們都參與其中,學習氛圍良好,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學生處于教學主體地位,教師將學習主動權交還學生,“教”為“學”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生創造意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數學課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提高教學效率
數學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現狀自選同桌,互幫互助。學習小組可以自由組合,組長負責解決所有問題,組員之間彼此學習。學習內容還可以自選,在鞏固中學習新方法、新知識,也可以獨立鉆研高難度的知識,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還也可以從基礎入手,提高計算能力,夯實基礎。如果自我考核知識掌握牢固,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數學特長,輔導其他同學,在幫助他人學習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學習方法。學習資料也不做硬性規定,根據實際,各取所需。這種數學課堂,主要適應練習課,適合階段性的復習。如此這般能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取所需。主要讓學生回顧、反思,正確分析估計自己的數學能力,考查自己的數學知識,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將來的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數學課堂的合理評價,也有助于有效教學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怎樣才能做到合理評價?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喜歡精神享受,希望獲得贊美。語言評價比較合適,比如,“你的計算能力提高了,來黑板上展示一下。”學生喜不自勝。作業展評時一句:“嘿,傻小子,應用題分析能力增強了,厲害!”他會樂半天。滿分試卷被投影在黑板上時,同學們贊嘆不已,有人偷著樂。評價學生的方式是多種多樣,把獎狀拍照發家長群,以便家長鞭策孩子等。孩子的心理變化是動態的,偶爾也會犯錯。對于出錯孩子的評價,語言要委婉,但要突出批評的意味,更多是想讓他們知錯就改。
有效教學也是一種策略,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
作者簡介:王列紅,女,漢族,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