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火花
[摘? ?要]思想政治學科在備考中要貫徹落實《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精神內涵。思想政治學科高三備考過程中要注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注重學法指導,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教師要有計劃地和經常地進行反思,還要指導學生制定備考目標,并通過一定的訓練提升學生復習效率。
[關鍵詞]新高考;思想政治學科;高三;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6-0057-02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通過解決高考“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給出了在高考領域的答案。《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指出,高考的核心功能為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理念已在近年的高考內容改革及命題當中逐步體現,為保持高考命題的穩定性奠定了基礎。同時,其作為一個開放的、動態發展的體系,能夠根據黨和國家對高考內容改革的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的發展特點,在高考內容改革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是高考命題、評價與改革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在取消考試大綱的背景下,其能發揮高考新的“指揮棒”的作用,是今后高考改革最重要的政策方向。因此高三備考要認真研究《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在其指導下科學備考。下面,筆者就如何在思想政治學科高三備考中貫徹落實《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精神內涵談幾點體會。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身教重于言傳
高考不僅僅是考知識,更是考學生品性,是選拔德才兼備優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在教育功能上,實現了高考由單純的考試評價向立德樹人重要載體和素質教育關鍵環節的轉變。高三備考階段,許多學生被早測、周測、模擬考等考試壓得抬不起頭、喘不過氣,還有學生發出“備考征途何時是個頭?”的感慨。如何在高考備考過程激發學生持續的備考熱情?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過,要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筆者對此的理解就是身教。你希望你的學生精神飽滿,你自己就要充滿激情;你希望你的學生珍惜時間,你自己也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你希望你的學生陽光樂觀,你就做一個自帶光芒的小太陽;你希望你的學生不遲到不早退,你就要在預備鈴響時站在講臺上,下課鈴響前堅守你的崗位……在艱苦的備考過程中,有一支干勁十足、精神飽滿的教師隊伍,才能形成一支志遠意堅的考生隊伍。因此教師要從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出發,立足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備考中做學生的榜樣和引領者。
二、高三備考要注重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在評價理念上,實現了高考由傳統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評價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綜合評價的轉變。在考查要求上,《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強調高中教學方式改革。例如,高考注重基礎性,強調學生應系統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從而促使教學回歸課堂教材,夯實學生成長的基礎。又如,高考通過開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設計,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考查,促使教師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模式,同時積極開展驗證性實驗教學和探究性實驗教學,助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可見新課程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改變自身角色,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因此高三備考過程中除了要夯實學生的基礎以外,更要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復習方法。此外,要引導學生研究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答題得分率。教師可以整理收集同類型的題目進行專題研究,指導學生學會歸納專題考點,掌握必備知識;對同類材料進行分析,找出其特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指導學生把握常規考點和主要題型的答題規律,正確運用政治學科術語解決問題;教會學生解答不同類型主觀題的流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有計劃地和經常地進行反思
孔子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面臨高考的高三學生來說,時間是相當可貴的,如何高效利用時間呢?做計劃無疑是個很好的辦法。按計劃復習有利于提高復習效率,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提前做好備考計劃,并且要做扎實、做細。備考計劃有整年的備考計劃,還有每月、每周、每天的備考計劃。計劃要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要認真落實、及時調整。甚至在政治課堂上,教師要有一節課的規劃,明確一節課中2分鐘的導入時間里,學生能學到什么,每個教學環節學生能學到多少,下課前3分鐘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小結。教師應當想盡一切辦法將課堂中的每一秒鐘都利用好。總之,擬定計劃有利于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做到有條不紊。
課后教師要注意反思教學效果,還要引導學生反思課堂聽課的效果,反思考試的結果。如考生在考前出現負面情緒,教師要及時調整其心態,使其對備考充滿信心。
政治學科中有許多內容需要記憶,而很多學生會出現復習后面就忘記前面的現象,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那就是在計劃的指導下,快步走,常回頭。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速度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之后逐漸緩慢。因此每一輪復習的戰線不宜拖得太長,復習既要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步驟、分層次地完成,又要滾動復習,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有備考目標
夢想在前,美好可期,教師應指導每個學生定好學科階段目標。沒有目標,努力的方向不明確,就無法正確評估每個階段的進展,也不能及時反思復習效果。關于目標管理,筆者的做法簡單粗暴,那就是通過數據對比,用數據說話,用結果評判。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就要及時進行對比分析,如果成績不理想,一定要進行反思,從自身找原因,調整復習策略,下次大考要把各項指標都提上去。
五、有訓練量
韓非子說:上古競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謀,當今爭于力氣。高考一直在,對其的各種研究從未停止,各種備考方法也層出不窮,要讓自己的學生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變得越來越艱難。在這種形勢下,拼時間、拼訓練在所難免。但是我們要明確訓練什么,訓練多少,怎么訓練,如何檢查落實,以使我們的每一次訓練都能有效。筆者的經驗是全國真題反復練,筆者一直堅信最好的復習資料是課本和真題。在一輪復習時,可以用真題做例題進行研究,研究題型特點和答案組成,落實考點,每次大考遇到的大題都要找出同樣考點的真題進行歸類講評。一輪復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基本掌握所有考點,對四本書進行系統的構建。二輪復習則要關注重點知識和主觀題,根據知識專題,把全國卷的真題全部歸類,印成資料。課堂采取6+3模式,每題限時6分鐘完成,講評3分鐘(主要是學生講),一節課可以訓練4~5題,練完之后讓學生自己小結答題方法,歸納答題要點。這種集中火力的訓練方式,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記憶,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相關知識。學生形容筆者的課是高強度、高效率。三輪復習的時間很短,也就半個月時間,其中還有年級的各種考試,其實真正能用的就一周時間,期間可以進行選擇題真題訓練。教師可按照四個模塊,把近五年全國卷的選擇題進行歸類,組成試題,進行限時測試,然后利用智學網及時改卷獲得數據,有選擇地進行講評。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發現有些題目是相似的,有些陷阱是典型的,從而加快了選擇題的答題速度。在訓練中,學生要重復調動已掌握的知識,去分析闡述和論證相關背景材料,實現政治學科素養的內化。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是制定命題標準的基本綱要,也是考試評價的準繩和量尺,為考試評價建立了全面的標準,可以檢測試題是否與考試目標相符,可以檢測考試目標的實現程度。因此我們在備考中要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來指導學生分析真題,更要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指導下編制模擬原題,提高師生備考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莫國成.淺談高中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18(48):351.
(責任編輯? ?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