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新課程教學的理念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分的壓制學生,而是要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個性。個性化思想是驅動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一個不具有創新意識或不具有明顯個性的人是無法立足的,其自身的價值也無法充分發揮。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美術學科是培養學生個性意識的最佳載體,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的現代價值,推動學生個性的全面形成。
關鍵詞:小學美術;個性教學;教學對策
前言: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個性是最明顯的一大教育特點。教師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同時也要保護并發展學生的個性。試想,在當今社會,一個只會人云亦云的人,自身很難有前進的能力,也很難突破模仿的限制。本文將立足于小學美術教學,對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展開分析。
一、營造和諧氛圍,敢于表現個性
在美術課堂上,學生所展現出來的個性在于自己獨特的創作思維,或者在欣賞一幅作品時的獨特視角。個性的呈現與表達,需要有和諧民主的氛圍作為支撐[1]。在傳統的教學背景下,很多教師會認為自己是課堂的主宰,會單方面的對學生加以命令,強行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實施課堂操作。在沉悶的課堂上,小學生對于教師展現出了一定的恐懼情緒,又何談可以放松地展現自己的個性。
同時,很多教師對于學生的獨特見解會持有強烈的抵觸情緒,認為小學生的想法稚嫩,甚至會認為這些學生在影響課堂進度。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被強行壓制。因此,教師一定要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范圍,要與學生構建平等溫馨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質疑,鼓勵學生大膽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以此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充足養分。
二、示范啟發指導,善于體現個性
在美術課堂上,為了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與難度,很多教師都會提前為學生制作一幅示范畫作,然后要求學生臨摹。這種方式雖然可以維持基本教學進度,也確實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但對于學生思維及個性的發展卻形成了致命的影響。當教師在課堂上展現出示范畫作后,小學生會由于思維能力偏低而將這幅畫作映刻在自己的腦海中,即便教師要求他們自發的創作,學生也會由于印象的影響,導致所畫出的畫作與教師的畫作具有極高的相似性。久而久之,學生甚至會對教師產生強烈的依賴,無法在教師沒有示范的前提下自主創作。
但一味的抽離教師,也不是一種正確的教學方法。示范教學無可厚非,其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合理的利用這一方法,通過示范啟發學生,指導學生,讓學生可以有借鑒的對象,但也能夠有展現個人個性、拓展個人思維的勇氣,讓學生學會善于體現個性。
例如,在奇妙的腳印教學中,教師可在備課階段為學生繪制一幅畫作,在畫作中繪制出不同小動物的腳印。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現這幅畫作,并鼓勵學生想象所展現的腳印分別是哪些小動物的。通過想象,學生會發現,像小熊軟糖一樣的腳印是小貓咪的,像樹葉一樣的腳印是小鴨子的。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基于這一前提,自發的繪制小腳印,以此既展現了教師的引導,也展現了學生的個性。學生所呈現出的作品便不再千篇一律,而是千姿百態。
三、抓住時機誘導,樂于展現個性
作為課堂的主要引導者,教師要成為一名有心人,要有心對學生形成誘導,以此促使學生樂于展現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欣賞教學,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個性。在美術課堂上,欣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通過欣賞,學生可以豐富自己對于美術的認識,可以積累更多的美學知識,同時也可培養自身的鑒賞能力與審美思維。在欣賞教學中,教師絕對不能過多的限制學生,約束學生,而是要鼓勵學生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對于作品的看法及自己的感受。同時,教師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有不同的欣賞視角。在向學生發問時,教師也要調整問題的重點,不能一味的詢問學生對不對,是不是?比如老師認為這幅作品傳遞了思念家鄉的情感,對不對?老師認為這幅作品畫的很棒,是不是?而是要把問題的重點放在為什么或者你覺得。比如你覺得這幅作品的價值展現在哪里?你認為這幅作品最精彩的部分是哪里。借助開放性的問題,對學生的個性加以誘導。學生給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師一定要予以回應,而不能直接忽視,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到學生的內心,也會影響學生個性滋生[2]。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美術作品創作,鼓勵學生彰顯自己的個性。美術創作如同文學創作一般,在很大程度上會包容創作者的內心情感。在創作美術作品時,學生也會或多或少的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在創作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任務,設計目標,以此為學生個性的展現,提供平臺。
在設計作品要求時,教師不能過度的加強作業的細致性,而是要增強其開放性,為學生提供自主創作的空間,以此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揮。自由性主要展現在三大要領。
第一,材料自由。例如,要求學生制作一幅主題為天空的作品時,教師不能限制學生的材料。有的學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顏料來繪制藍天,但有的學生卻會想到可以用棉花制作天空中的白云;第二,形式自由。在一幅作品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個性化的展現形式。例如剪貼畫,拼接畫,甚至是泥塑雕像;第三,創作自由。創作自由所包含的內涵比較豐富,例如構思、構圖、用色等等。在創作一幅作品時,只要學生能夠滿足主題要求,那么教師就不能過多的對學生干擾,而是要鼓勵學生大膽用色,大膽構思,大膽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凸顯自己的個性。
結論:
總而言之,在當代教育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個性是教育工作者的關鍵任務。教師作為學生的主要引導者,在課堂上必須要轉變固有的教學觀念,能夠主動的營造和諧氛圍,促使學生敢于表現個性;能夠巧妙的示范指導,促使學生善于體現個性;能夠抓住教學時機際合理誘導,促使學生樂于展現個性。在敢于、善于、樂于的層層遞進下,促進學生個性的有效形成。
參考文獻
[1]李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策略[J].國際公關,2019(08):131.
[2]魏曉俠.論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7+20.
(山東省新泰市平陽實驗學校 ?2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