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玲 周基文

摘要:通過對肥西縣四所農村初中604名學生的誠信認知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當前農村初中生誠信現狀表現為誠信認知高于行動,他們普遍認識到誠信行為在學習、生活、交往中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存在失信行為。為此,在整合綜合性學習資源的基礎上,設計開發誠信教育與語文綜合性學習深度融合的微課程,探究微課程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滲透誠信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微課程? 語文綜合性學習? 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基于國家在誠信體系建設方面的指導思想,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能產生積極影響,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利用微課程,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滲透誠信教育的實踐中探究,為誠信教育在中小學的開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一、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農村學校初中生誠信現狀調查研究
在當代社會,農村學校“00后”學生的誠信現狀如何?大樣本問卷調查及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當前農村初中生誠信現狀表現為誠信認知高于行動,他們普遍認識到誠信行為在學習、生活、交往中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存在失信行為。
(一)研究工具與對象
研究所選用的調查問卷“初中生誠信現狀問卷調查”,由課題組成員集體修訂,共計20道題。研究將誠信認知的變量分解為生活誠信、交往誠信、學習誠信、社會誠信四個維度,每個維度設計若干指標,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
研究以肥西縣上派初級中學、銘傳初中、桃花初中和梁崗學校四所農村初中學生為樣本,利用問卷星在線發布初中生誠信現狀調查問卷,共收到604份調查問卷,有效率為100%。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從誠信認知來看,調查對象普遍認同誠信行為在社會生活、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
學生普遍認識到誠信及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在回答如何看待誠信的問題時,82.28%學生表示很重視,只有0.66%的人認為“誠信與我無關”。84.11%的學生認為誠信教育很重要,只有1.82%的學生認為不重要。
2.從誠信行為來看,多數學生在社會生活、人際交往中存在失信行為。
關于中學生生活誠信問題,604名學生中只有10.43%的人從未撒過謊,87.58%的人都撒過謊,還有1.99%的人經常撒謊;在學校中的不誠信的言行,調查結果顯示有85.93%的人抄襲過作業,79.3%的人考試作過弊,46.36%的人違反過校紀校規,63.74%的人欺瞞過家長,69.37%的人有過不兌現承諾,42.05%的人有過編造理由向老師請假,39.57%的人有過小偷小摸的行為。
中學生交往方面誠信現狀調查結果顯示,不誠信在學生交往中出現的頻率,有時發生占79.14%,經常碰到占13.25%,只有7.62%的人表示沒有遇到過。關于中學生學習方面的誠信,調查結果顯示,當身邊同學考試作弊12.42%的人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37.58%的人心理異常氣憤,但不會主動舉報;18.87%的人表示希望多人舉報,31.13%的人表示匿名舉報。關于中學生社會誠信的問題,只有46.52%的人認為身邊的人誠信情況很好,51.49%的人認為一般,1.99%的人認為很差。
從本研究調查結果看,初中學生意識到誠信問題的重要性,但在行為上,多數在社會生活、人際交往中存在失信行為,對于他人的誠信行為也不認可,半數以上學生認為社會誠信狀況一般。基于以上分析,探究運用微課程在綜合性活動中滲透誠信教育的應對策略。
二、在整合綜合性學習資源的基礎上,設計開發誠信教育與語文綜合性學習深度融合的微課程
整合相關資源。梳理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規劃和編寫特色,根據課題研究需要,整合相關資源,包括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課內和課外學習資源,也包括學生、家長、社區等資源。
預設誠信融合切入點。通過對綜合性學習教材梳理和資源整合,從整體上規劃活動方式的開發及誠信切入點的布局。依據前期誠信調查問卷結果,結合不同的活動主題,從“學習誠信”“生活誠信”“交往誠信”“社會誠信”四個角度預設誠信融合切入點。
設計開發誠信教育與語文綜合性學習深度融合的微課程。包括誠信教育微課程和誠信滲透微課程兩大類:誠信教育微課程分為“學習誠信”“生活誠信”“交往誠信”“社會誠信”四類;誠信滲透微課程分為課前滲透、課中滲透、課后滲透三類微課程。
三、開展實踐研究,探究微課程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滲透誠信教育的途徑
基于能力遞進規律、真實情境創設、周期性原則三個規律,綜合性活動采用“1+1+3”的活動模式,即每個綜合性主題活動,課前開展“1”項探究活動,課中“1”個分享活動,課后延伸為“3”個后續活動,從課前合作探究、課中成果分享、課后延伸拓展三個方面探究微課程滲透誠信融合的途徑。
(一)微課程在課前合作探究中滲透誠信教育
綜合性活動開展前利用微課程布置相應任務,為滲透誠信教育做前期鋪墊。如“孝親敬老”“人無信不立”等綜合性活動,課前合作探究的途徑為問卷調查。“如何開展問卷調查”微課程,指導學生在“人無信不立”綜合性活動前調查初中生誠信現狀,在“孝親敬老”活動前調查父母的成長經歷、習慣愛好、工作職業等信息,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父母的了解,增進情感交流,學會感恩父母對家庭、對自己的辛勤付出。通過活動前的滲透,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誠信意識。
(二)微課程在課中成果分享時滲透誠信教育
課中成果分享時,首先利用誠信微課程進行引導,開展誠信教育。如“人無信不立”綜合性學習中,利用“引經據典話誠信”“誠信故事我來說”“誠信本質我思考”三個誠信教育微課程,從話誠信內涵到說誠信故事,最后探究誠信的本質,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緊扣誠信主題開展教育。
課中活動時還可選用誠信滲透微課程,如“人無信不立”可選用“季札掛劍”的故事,綜合性學習中恰當的輔助微課程的選用,在完成相應主題活動任務的同時達到潛移默化的誠信滲透作用。
(三)微課程在課后延伸拓展中滲透誠信教育
課后延伸拓展環節,利用微課程布置相關誠信實踐作業,督促學生把誠信意識落實到行動。在“孝親敬老”綜合性學習的課后延伸拓展中,利用微課程指導學生完成實踐作業,參加志愿服務,給農村孤寡老人送溫暖;在“倡導低碳生活”綜合性學習課后,利用微課程指導學生低碳出行,堅持
步行或騎車上學,踐行低碳承諾。同時指導學生如實填寫誠信記錄表,記錄誠信行為,予以一定的獎懲,激勵學生在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中保持誠信。
四、通過研究個案,探究微課程在初中生誠信意識內化和轉化的作用
研究發現,中學生雖然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但言行不一致,當誠信問題關系到切身利益,其誠信度就會降低。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對學習個體和實驗班級進行深入而具體研究,發現微課程在初中生誠信意識內化和轉化中起到積極的作用,能內化其誠信意識,轉化其誠信行為,促其言行一致,誠實守信。
利用微課程在語文綜合性活動中滲透誠信教育,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社會生活等方面能產生積極影響,鞏固其誠信認知,促進其踐行誠信行為,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提高其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探究解決問題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益民.微課程:對綜合性學習三個問題的積極回答[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6(4):2022.
[2]楊敏.基于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誠信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5(1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