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日娣
【摘要】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對班級管理效率的提高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班級氛圍。因此,如何將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途徑進行完善是目前小學教育工作的熱點話題。本文將針對完善途徑展開論述,指出了現(xiàn)階段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然后從三個方面提出關于加強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相關建議,旨在幫助相關的從業(yè)者提高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
【關鍵詞】小學教育;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完善途徑
班級管理是從個體走向集體、從無序走向有序的必經之路。小學階段是學生完善思維的基礎階段,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對小學生的素質發(fā)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教學的成績,更注重的是讓學生怎樣在學習中健康成長。班級的管理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是班主任教學工作中的要求,也是開展班級工作的重要前提。班級的氛圍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與學生的關系不融洽。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此階段對小學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扮演著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對班主任來說,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夠了解學生,才能夠保證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可以提高班級的管理水平,使學生主動地參與班級的建設,同時也體現(xiàn)出一個班級的凝聚力。基于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學中,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不要一下子就大聲訓斥,更不要變相體罰學生,這樣使到師生關系緊張,不融洽,不利于師生關系的構建,難以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因此,班主任要探討與學生構建和諧的關系,在探討中,其實在班級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有的班主任可能認為小學生不善于管理班級工作,班干部也不善于管理班級工作,過多地主導班級工作,導致學生沒有發(fā)揮出班級工作的積極性。所以,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要把構建和諧關系放在教學工作的重要位置,保證兩者關系的穩(wěn)定延續(xù)與和諧。
第二,班主任綜合素質低。新時期的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特別是教學能力、人格魅力、精神品質等都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因為小學生正是處于啟蒙的關鍵時期,正在長知識長身體,在這個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受到限制,班主任需要給予積極和耐心的指導。在此教育階段,班主任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作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指引者,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綜合水平,教育中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樹立責任感,真正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和專業(yè)水平,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
第三,學生和家長的依賴性強。由于班主任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包辦”管理,導致學生和家長過度依賴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導致學生家長缺乏自律和管理意識。小學生在成長的階段缺乏自律和自我監(jiān)督,是一種散漫的表現(xiàn),心理處于游離狀態(tài),加上家長和老師忽視了他們的心理需求,導致出現(xiàn)了兩個極端:一種是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盲目自負;另一種是畏首畏尾,缺乏安全感,極不自信。家長過度依賴班主任的管理,不僅會給班主任增加過重的負擔,也會使家長把班主任當成萬能的人,什么要求都能滿足,造成溝通不暢。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完善途徑
第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關心關愛學生。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對學生傾注愛心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班主任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要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生活中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聯(lián)系,特別要關愛問題學生,對學生進行指導教育。例如,班級中總會有一些調皮搗亂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應該用愛去感化他們,采用說服教育的方法,在教育上要努力做到兩點:一是“以情動人”,二是“以理服人”。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氛圍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主動自覺地改正錯誤。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太過強調尊師重教,課堂氛圍嚴肅,嚴重忽視了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人翁地位,教師在課堂上說一不二的教學作風直接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學生失去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和勇氣,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過于強制性的教學管理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激化師生間的矛盾,這樣既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又不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新型的教育管理理念應建立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學生是獨立的個體,班主任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獨立的人格,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和方式,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實時了解學生的表現(xiàn)狀態(tài)及心理活動,不隨意冤枉懲罰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導。
第二,建立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萌芽階段,思想和行為都很活躍,班級管理可以使學生獲得自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因此,班級管理制度應遵循 “公平、公正、公開 ”的原則,班主任應根據學校的制度、學生的特點和新時代的要求,及時做出調整。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在經驗、知識和認知上占著絕對的優(yōu)勢,但工作都是以學生為中心。因此,建立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模式,既保證了學生的主體性,又保證了班級的正常秩序,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得到順利開展。
第三,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綜合素質。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引導者,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樹立責任意識,真正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小學班主任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水平,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有效的指導。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化壓力為動力,充分理解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素質的要求和內涵,根據這些要求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實際工作中要加以研究,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教學能力和教育綜合素質,從而達到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的素質要求。
總而言之,在新的歷史階段,對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也有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要充分重視班級的管理和教育,把它當作一門藝術來研究和探索。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多與學生溝通,搞好組織管理,注重人文關懷,積極開展管理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班級管理工作任重道遠,班主任只有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掌握先進的管理方法和專業(yè)知識,才能從理論到實踐開展班級的管理工作,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芮莉.以人為本 愛心治班——淺析小學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藝術[J].當代家庭教育, 2020(1):159.
[2]陳瑞玉.關愛學生 快樂成長——淺談如何做好小學班級管理工作[J].讀天下(綜合), 202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