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階思維能力是當今英語教學關注的重心。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分析、評價和創新能力,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水平,也對其思維品質發展有所裨益。根據新課標中提出的對思維品質這一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遵循思維的客觀規律,基于課堂實踐,該文列舉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措施,并結合一節高中英語閱讀課的課例,探討如何開發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 高階思維;思維品質;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課例;高中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李博舒婕(1994-),女,北京人,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中教二級,碩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育。
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思維品質列為培養英語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含思維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等方面。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品質與語言能力緊密相關,培養思維品質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張慧恒,2019)。良好的思維品質不僅能夠在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建構認知,也是思維能力在交際應用中的外在體現(吳彥,2016)。
根據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人的認知過程可以分為低階思維和高階思維兩類,高階思維能力即包含分析、評價、創造等高層次認知水平的綜合性能力。新課程標準設立的思維品質的目標將培養和促進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發展方向,而高階思維能力是建立在識記、理解和運用的低階思維能力基礎之上。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遵循思維的客觀規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是每個教育者面臨的任務和挑戰。
一、英語教學中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設計思路
根據對新課標要求的實踐,筆者認為在課程中培養高階思維能力應從如下方面設計:
1. 活動設計:深入分析,挖掘話題,拋磚引玉。高階思維是一種高水平的綜合性認知能力,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活動能完成對問題的分析、決策、批判和創造(林麗雅,2017),即挖掘材料背后的隱含信息;批判性的分析其內容和觀點;表達個體的觀點和創造解決問題的方式等。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先思考、整理和歸納自己與他人的觀點,為教學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 ? (李華,2013),在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挖掘可以用作研究和討論的話題之外,還需要提供相應的補充材料或范例,幫助學生理解所探討的話題,了解不同觀點,明確任務要求,預期成果樣態。
2. 課堂組織:反轉課堂,學生主體,合作學習。在英語課堂組織上常用反轉課堂(FLIP)這一方法(吳瀅,2019),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展示和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知識的來源應是學生,教師需要在學生對問題的求解和觀點的評判中;對信息主動查詢,分析,保留和展示地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啟發和引導,還可以針對學生的現有進度進一步提出啟發性問題,或通過組織課堂活動引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在“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兩個維度獲得更好地提升效果。此外,學生個體的能力有限,教師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同觀點的交流和碰撞中獲取靈感,在降低難度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
3.教學方法:結合科技,創設情境,構建網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獲取豐富的信息,并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開發互動方式,從而更好地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幫助。在課堂中創設情景,能夠使學生結合親身體驗對文本進行感悟,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并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鐘志賢,2005)。教師需要在課前構建問題網絡(WebQuest),根據材料信息類型以及思維方式分類梳理問題并設計問題鏈,從多角度和多層次引導學生將客觀事實轉化為觀點和態度,由淺入深,由封閉至開放的思維過程搭建腳手架。此外,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等手段建構整體認知體系;通過任務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開放型問題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下面筆者將結合一節高中英語綜合技能課的課例,探討如何通過挖掘文本隱含信息和補充拓展材料,結合任務式教學以及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二、 課例分析
本課內容選自北師大版《高中英語(2019)》第六單元第一課閱讀文章“ A Medical Pioneer”,探討如何在課堂中應用上述設計思路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1. 教材分析。本課的閱讀文本屬中等篇幅的人物傳記類說明文,就屠呦呦的科研成果及其貢獻引入對人物的介紹,從學術背景、中西醫結合的研究方法、資源和環境的條件限制、經歷失敗后付出的常人難以企及的努力,世界對她的評價以及她的自我期待等方面,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科學家先驅形象。
2. 學情分析。本課授課對象能夠基本完成低階思維任務,即對文章進行描述、記憶和復制,并能夠較好地完成運用和分析等綜合任務,但在邏輯思維和理性思考上仍有待提高,仍需要培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評價。
3. 教學目標。本課例是閱讀課的第二課時,課型為綜合實踐課。根據新課標要求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分析和評價屠呦呦作為醫學先驅的品質。
(2)對女性科學家的現狀和科學家開展自我實驗的現象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分析和評價。
(3)通過情景代入,發揮創造力對評價科學家給出個人建議。
(4)通過了解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自信。
4. 課前準備。本節課前,學生已從“女性科學家”和“科學家的自我實驗”兩個話題中自主選擇其一,按選擇結果成立兩個學習小組。每組事先閱讀了教師提供的相關補充材料,并通過網絡查詢和小組討論,準備了時長5分鐘左右的課堂展示(作為課堂討論的基礎)。此外,每位同學已在課前上交了一張傳統醫學的相關圖片(供課上分享所用)。
5. 教學活動設計
Step 1 :Lead in
播放屠呦呦領諾貝爾獎視頻,提問屠呦呦獲獎名稱和獲獎原因。
Step2: Review
提問屠呦呦具有的優秀品質。
Step3:Brief Summary
展示“先驅”定義,提問:為什么作者評價其為先驅?
設計目的:幫助學生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檢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為本課內容做鋪墊。
Step4:compare and analogise
(1)播放視頻,展示屠呦呦如何結合中西醫學。
(2)提問:你了解什么傳統醫學?你對此報以什么態度?
(3)展示學生分享的照片,提問:對于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通過類比屠呦呦從中醫中獲取靈感的過程,遷移至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Step 5: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task 1)
(1)展示文章相關句子,提問:為什么文章中要強調“female”這一詞?請第二組同學推測,女性科學家可能面臨什么抉擇或者挑戰。
(2)請第一組介紹女科學家在學術界的生存現狀和原因分析,并對第二組同學提問。
(3)根據第一組展示內容追問:在科學界的女性為什么受到這樣的待遇?
(4)提問:女性獲得諾貝爾獎的比例少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帶來什么影響?
設計目的:通過完成展示任務,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思考、發現并解決問題,產出結果,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深入思考女性科學家在領域內的處境,培養學生的歸因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結合現實情景分析和評價,為Step 7 輸出任務作鋪墊。
Step 6:Presentation and discussion (task 2)
(1)提問:為什么屠呦呦要選擇自我實驗?她可能面臨什么風險?她是否知道自己將面對什么?是什么使她做出如此選擇?
(2)提出思考題:“你是否支持自我實驗的做法?”并引入第二小組展示。第二組在展示后對第一小組進行提問。
(3)提問:你如何看待自我實驗這一現象?科學家的自我犧牲精神是否值得鼓勵?
(4)提問:諾貝爾獎不反對科學家進行自我實驗,對科學界和社會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設計目的: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引起學生對于勇敢和奉獻的行為進行審視性地再思考。引導學生分析某一現象引發的結果,發展批判性思維。為下一步輸出活動作準備。
Step 7:Students'Output (task 3)
創設情境:“給諾貝爾評獎委員會提建議”,組織學生完成并分享自己的建議信。
設計目的:引導學生對討論的話題內化,使用發散思維分析問題。
Step 8:Summary
播放科學家視頻,布置作業:“你的一位朋友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他應該做好怎樣的準備?請給他寫一封建議信。”
設計目的: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思考如何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結語
本課以布魯姆的認知目標模型為基礎,設計了包括低階和高階思維兩個層次六個層級的思維教學活動。在一系列基于文本、圍繞主題“先驅”的語言學習和思維活動中,學生除了提升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之外,還能通過對不同角度觀點的討論在個體內心構建意義,結合實際分析和評價現有問題,最終發揮創造力,在給定情景中展示內化后的結果。
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充分準備,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綜合發展其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提升思維品質,促進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這一過程并非一蹴而就,更應細水長流,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遵循學生的思維規律,不懈探索有效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勤于反思、敢于質疑、樂于創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張慧恒.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探析——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為例[J].海外英語,2019(23):62-64.
[3]吳彥.思維品質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養成[J].中學生英語,2016 (22):50.
[4]林麗雅.基于高階思維培養導向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問題設置類型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17.
[5]李華.中學英語教學中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導刊,2013 (3):79-82.
[6]漆林棟.情景教學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才智,2020 (16):98.
[7]鐘志賢.如何發展學習者高階思維能力[J].遠程教育雜志,2005 (4):78.
[8]梅學芳.基于布魯姆提問框架的批判性閱讀[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11):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