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摘 要: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探究過程獲取知識,解決問題,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課程改革的深化使得探究性教學模式已經逐漸運用于各科教學中,文章分析了數學課堂中開展探究學習的作用,并對初中數學課堂開展探究性學習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創設情境;探究能力
一、 引言
探究性學習模式經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逐漸成為一種有效教學策略。探究性學習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探究性學習是自主探究的核心,是數學情感的源泉,在探究中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都可以得到顯著提高。
二、 數學課堂中開展探究學習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落實教學改革。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主導作用,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灌輸式教學觀念,結合教學內容,采取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教育要承擔起教書育人責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探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有利于落實教育改革,也有利于實現資源整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其次,探究性學習的運用,有助于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在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轉變學習方式是社會發展必然要求,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初中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發揮出教育價值,而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運用,讓學生在探究中實現自主思考與合作交流,在思考與交流中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發展。最后,有利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探究性學習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探究性學習有著較大的啟發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掌握答題技能,養成創造性思維習慣,使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分析問題,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創造力,成為社會所需的創新型人才。
三、 創設探究情境與問題情境
初中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重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新課標中要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探究性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全面融入探究過程中,更好地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并運用探究所獲得的知識去解決其他問題。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同學們都去過小商店買東西,現在同學們幫助小商店算一筆賬。小商店通常會將進貨為8元的食品以10元的價格進行出售,平均每天可以出售100件。現在老板想要通過促銷活動提高盈利水平,老板發現將這些食品每降低0.2元出售,就可以增加大約10件的銷量。那么請同學們探究一下商品價格降到多少可以幫助老板獲得最大盈利。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在探究中獲得二次函數知識。另外,數學作為一門靈活的學科,傳統的固定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而初中階段作為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學生思維模式限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相關知識時,為了證明其定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探究,首先教師給出定理,也就是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其次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紙片或者三角板進行驗證,再次引導學生通過輔助線和平行線進行證明,最后詳細書寫定理證明過程。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為了拓展學生知識面,教師也可以對其進行延伸,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探究性教學。多媒體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于一體,可以為學生創造各種探究情境,調動學生探究熱情,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四、 引導學生探究,利用習題訓練開展探究
探究性學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能取代學生,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與實踐,體驗數學學習樂趣。探究式學習需要教師以教材為基礎,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探究活動,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探究,將引導與探究相結合,讓學生在觀察、分析、總結中獲得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提升創造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習題訓練開展探究學習。例如:在學習“分式方程”相關知識時,學生先模仿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解出具有代表性的相關例題,再由簡單到復雜給出分式方程,讓學生探究方程解法。教師選擇具有典型解題錯誤的學生到黑板解答,然后讓學生共同分析其解答是否正確,錯在哪里,在學生得出結論之后,讓學生結合教材總結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區別,并為學生設置換元法解分式方程例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探究不同類型,不同例題的解法,幫助學生更透徹地掌握分式方程知識。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開放題開展探究式教學。開放題可以體現出數學思想方法,開放題的解答過程也是對知識的探究過程。開放題設置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發散性,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美感,而且開放題的核心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實現數學教育的個性化。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改變命題結構、增加問題探究性、賦予命題新解釋或者引導學生多角度解決問題等,編制數學開放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 拓展探究時間與空間,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充滿觀察、模擬與推斷的過程,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作為探究過程組織者與引導者,為學生拓展探究時間與空間。例如:在小組探究中,為每個小組成員提供思考和表達機會,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的觀念,當學生圍繞任務進行激烈討論時,教師不能為了教學計劃而中斷學生的探討。自由支配時間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探究的必要條件,為學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時間,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探索直線平行條件”相關知識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是否真正經歷知識獲得過程,是否在探究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可以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開展探究,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在學習“勾股定理”相關知識時,當教師講解完勾股定理知識后,可以將勾股定理逆定理探究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中完成知識獲取。在探究性學習中,要重視為學生拓展探究空間,首先,教師要創造性開發教材,融入教材上缺乏的內容,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探究性學習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識,要不斷地進行拓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就在生活中。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留有思考時間。教師只是教學引導者,學生的學習效果取決于其是否真正進行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在提出問題后留有思考時間,才可以散發出探究快樂。最后要靈活選擇方法,在課內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探究拓展到課外。例如:通過參觀、調查、實踐等,將課內外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