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華
摘 要: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高中思政課教學應著眼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突出強調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導向的教與學的方法、路徑、行為等程序性知識,實現有效教學乃至打造高效課堂,達到預期的教學設想及教學目標,是思政教師永恒的主題。文章擇取教學實踐中的有效教學策略,論述落實核心素養的具體途徑,以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啟迪學生思維、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有效教學;核心素養;策略
隨著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的正式發布,“核心素養體系”也落地生根。時過三年,《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作為新一輪教考改革的風向標再次出臺,2017年教育部印發了最新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標志著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式實施。如何依據這些綱領性文件踐行有效的教學策略,落實高中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需要一線教師轉變觀念,革新手段,潛心鉆研。
一、 再現真實高考情境,培養政治認同素養
“知屋漏著在宇下,知政失著在草野。”“鞋子合不合適,腳最有發言權。”“線上教學”“網絡授課”好不好,效益高不高?或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模式如何適應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師、家長,特別是學生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因為“線上教學”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制力要求都比較高,而學生大多數都習慣了線下教學中老師的監督,因此部分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而有的家庭又沒有條件提供良好的線上教學環境。特別是農村與城市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這都使得學生在網課過后,成績形成了兩極分化:環境好、自學能力強的學生成績很好;而自控力差,或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學生成績一落千丈。這樣的情況對高三學生的復習備考影響尤為突出,因為他們馬上就面臨高考,而近年來的高考試題又都從能力立意到素養立意,因此需要教師創設生活實際,結合高考真題,培養政治認同。比如2018年全國Ⅰ卷第39題:“結合材料,說明憲法修改是如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題的立意是考查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的認識程度,考查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從問題邏輯看,題目設問屬于演繹思維,解答的思路是需要弄清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涉及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等。從材料呈現的邏輯看,三段材料敘述了憲法修改的起因和過程,題中有效信息是:“黨提出修改建議、多方聽取意見、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等”。說明黨的意志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借助高考真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素養。
二、 創設有效模擬情境,培養法治意識素養
“法律是公平的源泉,和諧是社會的根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社會的和諧穩定,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的安居樂業都離不開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保障。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個遵法守紀的中學生至關重要。但人們一直認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教書匠”,從來沒有人把老師當成“司法解釋員”,更沒有人把老師當成“法官”。師者,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幾乎沒有人懷疑過,似乎教師每天做的都是程序化的教書工作。然而,隨著法治時代、信息時代、智慧教育的到來,也為了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全民學習,終身教育”已經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從事教育的需要。教師更需要學習,胸中擁有“長流水”,才能教給學生“一杯水”。特別是思政教師,利用教學之余,需要系統學習《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這樣才能“依法執教”。科學研究表明:在學校階段學到的知識僅僅能滿足人一生10%~20%的需要,而80%的知識需要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繼續學習。由此看來,學會學習對學生來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而又迫切。當前政治課教學中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已時過境遷,教師應與時俱進,樹立法治意識。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看“木偶人”,忽視了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靈動者,有意識,會思考求學者的存在。與其強行灌輸,不如將理論融合到實際中,帶領他們走進“政治生活”,關心關注政治現象。教學之余,舉辦“模擬法庭”“公開審理”“民法典專題講座”,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更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法治意識。比如在講授“企業的經營與發展”相關知識時,可以先用平板展示淘寶視頻聊天記錄,創設法治化情景:春節期間張蘭在網上買了五袋“N95口罩”,張蘭收貨七天后,才發現口罩為普通棉紗型。張蘭提出退貨,賣家以“超過七天無理由退貨期”為由,拒絕向張蘭退款。請問商家此種行為合法嗎?作為企業,應該怎樣經營?作為消費者,應該怎樣維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討論后,老師再通過平板向學生展示相關法律視頻(關于“消費者因產品質量不合格,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損失”的法律知識),最后小結,商家“超過七天無理由退貨期”理由并不成立,商家應當賠償張蘭損失。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并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從而培養更多守法、懂法、用法的高素質公民。
三、 有效優化教學資源,培養科學精神素養
“人借助于科學,就可糾正自然界的缺陷。”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人們,做事情需要樹立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面對新情況,善于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思政教師可優化的教學資源有:
(一)教師自身資源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優化政治課教學實踐,最重要的是優化教師自身形象,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堅定的政治意志提高教書育人的可信性,做到“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起導向作用,決定著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組織控制教學過程的實施,促進學生形成知識需求和政治認同。一個有品位、有追求的思政課教師,應具有“四有好老師”的風范,“六個引路人”的追求,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高度的責任心和正義感,廣博的知識和扎實的專業學識,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熱心地服務每一位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還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把“正道理”講準,把“大道理”講實,把“淺道理”深化,把“難道理”講透,把“歪道理”駁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