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改合
摘 要:近些年,伴隨著中國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教育思想與教學目標也在不斷優化與完善,在此背景下,素質教育成為整個教育工作的基礎目標,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更是得到眾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與關注。對于初中生而言,其核心素養不僅需涵蓋學識與理論基礎,更需要同步具備多項能力,并擁有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對學生所起到的引導作用,對素質教育的最終成效有著直接關聯。文章中,筆者將會以當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所存在的弊端與缺陷為切入點,針對初中班主任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希望借此可對相關從業人員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核心素養;素質教育;學生綜合能力
一、 引言
核心素養教學工作要求教師對學生綜合能力負責,引導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德智體美勞”多向成長,而這一工作不僅需要各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予以充分的重視,更需要班主任在班級日常管理以及各類活動中的有效指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堅持科學性、注重時代性并強化民族性,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根本,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并擁有良好的品行與思想政治觀點。班主任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需注重手段與方式的合理性,注重實際效果,以身作則,注重當前學生群體情感與思維,突出學生個性,并注重情感投入與平等溝通,讓學生與教師之間更為和諧,學生更為肯定教師的所作所為。班主任雖然是班級的管理者,但是,其更應該成為整個班級的一分子,只有這樣才能讓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全面融合,在此基礎上,班主任所開展的核心素養培養工作也將會得到高效率高質量展開。
二、 當前素質教育工作在核心素養培養層面所存在的缺陷
(一)素質教育理論化
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通過各類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正確的思想與行為習慣,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摒棄自身存在的缺點,不斷完善自己。但是,當前初中教學工作中,部分初中班主任過于關注學生群體的理論知識,一切以成績與升學率為目標,不僅嚴重缺乏各類精神感悟活動,更是讓整個素質教育工作走向理論化與形式化。同時,當前初中教學工作中,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主要集中于課堂,與學生核心素養相關的內容都變成了書本上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無法對學生綜合能力起到良好的引導效果。
(二)教育形式單一
初中階段,學生與班主任需要同時面臨較為嚴峻的考試與升學壓力,學生學業繁重,班主任日常工作繁忙,在這種環境下,部分班主任忽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一切以教材及考試大綱為核心,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自身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嚴重滯后。學生核心素養層面的匱乏,很容易導致其在學習、生活中出現各類負面情緒,不僅嚴重影響其知識體系的學習,也會對其未來發展埋下隱患。
(三)教學模式過于傳統
部分初中班主任因其年齡較大,對新鮮事物與新思想接受緩慢,自身思想又很固執,直接導致其對素質教育與德育教育存在一定的誤解與排斥,而這種來自教師層面的不配合,直接導致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偏向傳統。教學模式過于傳統,不僅會嚴重壓制學生對知識與各類思想的接受速度,也會讓學生產生諸多不良情緒與習慣,學生學習能力與主動探索精神逐漸喪失。另外,來自教學模式層面的困擾,不僅體現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也體現在諸多課外活動以及主題宣傳活動,學生無法從教師身上獲取到與核心素養相關的指引,其自身也很難在核心素養層面實現全面成長。
三、 初中班主任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單純依靠各類理論知識與課堂教學,不僅會嚴重削減其實際的培養效果,甚至還會讓學生對班主任所指導的各類活動產生排斥情緒。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并同時利用各類活動,以隱性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自身核心素養的提升。這種隱藏于日常管理與日常活動中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理論知識教學存在本質區別,無論是單純的說教,抑或是課堂上的各類案例以及理論知識的講解,都無法對學生群體產生明顯效果。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與學生建立更為和諧的溝通橋梁,以情感角度入手,通過各種間接、內隱且明確的方式,同步創建更為健康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品德、行為與習慣方面不斷得到提高,學生不自覺、無意識中參與到核心素養培養過程。
(一)日常管理中重視自身的行為與習慣,并對學生群體形成影響效力
對于初中生而言,教師的行為與習慣將會對其思想情感的成長產生直觀影響,如果教師在思想道德以及品行層面存在問題,那么將會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行為直接產生各類負面影響,極易誤導學生做出各類不好的行為。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對學生核心素養實施引導與培養工作時,需要首先對自身進行審查,找到自身行為與習慣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為學生樹立更為有效的榜樣與更為公正親和的教師形象。教師在對學生矛盾處理過程中,也不能將自身的情緒代入到實際課堂之中,務必保證公平公正,并注重對各類規則的遵守,注重問題的全面性與細節化,不讓自身的行為與喜惡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另外,教師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不能做出任何有損形象與道德行為的事情,同時,也要關注道德約束力對學生群體的影響,逐漸改變那些思想行為存在問題的學生。
(二)建立更為良好的溝通渠道
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溝通,不僅影響師生關系,更將會對學生的具體行為以及思想道德的成長產生直觀作用力,影響教師自身的榜樣作用以及對學生的影響力。因此,良好的溝通渠道是班主任更為順暢日常班級管理的親體。教師可通過自身的情感表達,以及各類全新的溝通渠道,對學生心理特點以及個性化發展層面做到精準把控,并針對性找到相應的處理手段,消除學生對教師所存在的芥蒂,進而充分發揮隱性教育對學生所帶來的正向作用。當下為信息時代,各類全新的媒體手段與溝通方式更是逐步多樣化,初中班主任可利用QQ、微信等方式,保持自身與學生的溝通穩定性,及時排解學生在學習層面所面臨的壓力。情緒的控制與引導也是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種,而其內心所蘊藏的情感以及自身對教師與學習的看法,都需要以平等有效溝通為根本,只有班主任真正親近學生,教學質量才會得到徹底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