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紅芳
摘 ?要:推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應用與發展,能夠將課堂與實際生活連接,幫助學生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聯系生活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數學知識進行了解和學習,這樣不僅可降低知識難度,還能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更加高效多樣。同時依據核心素養要求,開展生活化教學更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需要教師能夠明確該模式的有效性,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本文就核心素養下的生活化教學作出分析,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7-0025-02
Case Stud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Literacy
LUO Hongfang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Jingyuan Normal School,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based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n connect the classroom with real life,and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learn mathematics knowledge in the created life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existing life experience,which not only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knowledge,but also Can promote students' overall learning more efficient and diverse. At the same time,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re literacy,carrying out life-oriented teaching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of students,so teachers need to cla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el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under the core literacy,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Core literacy;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life
現階段小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事物與信息量也更多,相比較以往時代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考慮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以學生的生活為出發點,將生活融入其中,讓學生在不脫離生活的情況下對知識點進行吸收內化和有效運用。所以為了提高數學教學生活化水平,需要教師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明確學生需求及生活化教學要求,重新規劃教學策略。
1.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容分析
教師在生活化教學開展前,應先對核心素養相關內容進行了解,為后續的教學開展提供基礎準備。①數學抽象。物體圖形、加減乘除等知識內容在講解過程中需要通過合理的手段,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的數學概念、感知數量關系等,具備較強的抽象意識。②邏輯推理。數學知識都會對應不同的數學問題,教師在教學階段應加強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方面的重視力度,促進學生能夠主動對數學問題進行提問、探究、分析、推理和解答。③數學建模。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能夠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聯系所學知識構建不同的解題模型。④直觀想象。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與圖形相關的知識內容,學生在學習知識概念和解決問題時能夠對幾何圖形有空間想象力,可充分利用空間想象對知識和問題進行分析。⑤數學運算。小學階段所接觸的運算主要包括四則運算、混合運算等,學生需要熟記運算符號,掌握運算方法,能夠按照運算要求熟練開展各項運算。⑥數學分析。學生應具備分析能力,在面對數學知識和相關信息數據時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提取關鍵信息和重要內容。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性分析
教師在應用該教學方式前,應對該教學方式的教學有效性進行分析,明確其應用價值才能更好地投入精力對教學方案作出優化。①降低學習難度。生活化教學使數學知識更貼近實際生活,在滿足學生認知及學習能力的條件下讓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得到降低,且知識與生活的連接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積極性。②豐富學習生活。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生活資源,在課堂基礎知識講解的同時開展實踐活動,將一些生活元素與知識融合形成具有趣味性的數學活動。這樣學生既可以通過課堂上基礎的學習,不斷將知識運用于生活,還可以借助具體的活動情境,在真實環境中實現知識的運用。③提供自主學習機會。該模式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想象空間,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拓展和學習創新,以達到充分體現核心素養、發揮教學生活化作用的目的。
3.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考慮學生需求,規劃生活化教學方案
教師在了解核心素養內容的基礎上,在規劃生活化教學方案前還需要對學生的需求及相關情況作出合理評估和分析。①
學習能力。通常情況下教師可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對整體學習水平進行評估,并通過觀察和分析日常的課堂答題、作業等方面大致得出學生學習能力。②學習需求。首先該年齡階段的學生更愛參與游戲活動,長時間固定聽課容易降低注意力,教師應觀察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態,獲知其興趣愛好。其次教師還應與學生進行交談,真正以學生的角度出發,對班級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習難點、學習方法掌握情況等方面進行總結分析。教師在對以上兩方面內容進行了解后,整合出調查結果,并結合生活化教學要求對數學單元內容進行合理劃分,制定更為完善有效的教學方案。
(2)加強教學資源整合,促進生活與數學知識連接
很多數學知識內容都包含大量的生活信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這些生活信息加以優化,結合課時知識,充分利用生活信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比如在《克與千克》知識點教學時,雖然很多學生在超市、在家里都能夠見到一些有關該單位的東西,如食鹽、洗衣粉、大米等,但對克與千克的具體含義并不了解。所以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先對克與千克的基礎概念進行講解,并進行舉例分析,準備一個雞蛋、一枚一元硬幣,想體驗的學生可上講臺掂量一下這兩樣東西的重量。在嘗試環節結束后,教師提出問題“你覺得一個雞蛋有多重?”學生根據剛剛接收的知識概念,結合實際感受開展討論回答,有的學生說100g,有的學生說60g,有的學生說35g等,教師作出總結告知學生一個正常大小的雞蛋約重50g。此時教師可再進行追問“那么一枚一元硬幣又有多重呢?”學生在實際感受過程中能夠了解硬幣遠比雞蛋要輕,其重量應低于50g,這種情況下學生心里可對重量關系有進一步認識。在回答后教師可更細致地對知識內容進行分解教學,在后續引導學生學會克與千克單位轉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想一想家中的袋裝米、袋裝洗衣粉重不重,你覺得有多少克。學生通過想象對比,有的學生回答我覺得一袋米有10000g,有的學生回答我覺得一袋洗衣粉有500g。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入單位轉換內容,幫助學生了解到在克數量較大的情況下可使用千克單位進行簡化。
(3)創設真實生活情境,推動學生主動學習
在運算專題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開展游戲比拼的方式推動學生主動學習,逐步培養其核心素養能力。首先教師先帶領學生對運算知識進行回顧,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內容,對各個運算符號、運算方法加強記憶。其次創設情境,開展小賣部購物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充當小賣部老板,將學生的文具、課本、書包以及粉筆、相關教具當作小賣部商品,標上不同的價格。班級學生分成不同小組,各小組按交叉方式為對方小組布置多個購物清單。每小組劃分好任務,確保組內每位成員都能參與一次購物。在購物過程中學生根據購物清單選取正確價格和數量的商品,并計算好價格給出“人民幣”,教師在找零后學生需要進行核對。在進行過程中需要對每一組的每次購物進行計時,在所有組買賣結束后共同進行評比,根據時間、買賣正確率等分出名次。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分出名次后,教師還可以根據小組所獲得的名次,分發相應的獎勵,可包括鉛筆、橡皮等物質獎勵或獎狀、榮譽稱號等精神獎勵。這樣不僅在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和分析能力,促進學生進行語言表達,還能增進師生及生生互動,讓學生獲得榮譽感,增強自信心。
(4)結合數學故事,拓展學生數學知識面
生活中很多事例和事物都與數學知識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將其轉化為相應的故事導入課堂,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具體地對數學知識進行認知、了解和掌握。針對“整數”知識點學習時,教師可為學生講解大禹治水、古代狩獵方式等相關故事內容。促進學生在真實的故事內容中去探尋和了解整數的概念,以及整數數學知識的發展史。這種方式能夠將陌生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熟悉,貼近生活,讓學生更易接受,也更易增強學習動力。除此,教師也可以在相關知識點教學前,講解一些與該知識相關的數學家的故事,為學生介紹數學家的生平經歷以及與其學習數學的相關生活事例。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相關信息,還能在感悟數學家不懈精神的同時增強自身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堅決態度,以及了解和認知更多的數學文化。
(5)舉辦多樣化數學活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數學知識融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多項活動過程中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并培養多方面能力,提升核心素養。比如在物體圖形知識講解結束后,組織學生舉辦看陰影識物比賽。將生活中常見的魔方、三角小紅旗、圓形蛋糕、一塊披薩、垃圾桶、冰箱等實物變為陰影圖。學生以搶答方式進行識圖比拼,這樣不僅可增強學習競爭力,還能鍛煉學生直觀想象力、形成較強的空間觀念等,達到提升核心素養的效果。除此,還可以組織相關社會實踐調查等類型的活動,如在折線統計圖學習完,為學生提供相關主題,要求學生選定主題以小組開展社會調查,完成相應的統計圖繪制任務,并在下次教學前進行交流展示。這樣既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也能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自主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6)完善數學教學評價,突顯數學教學價值
教師應對現有的教學評價工作進行完善,包括評價的時間節點、評價的內容、評價的主體對象、評價的標準等。比如針對于評價學生來說,教師需要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若沿用統一標準會導致能力差的學生評價結果也相對較差。在評價內容方面,應涉及學生的學習成績、活動表現、核心素養能力提升情況、人際交往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進行評價和了解。針對評價方式來說,教師還應拓展其他評價渠道,增加學生自評環節、學生評價教師環節等,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表現進行評價反思,也能夠對其他同學的表現進行評價認可,這樣能夠幫助教師從不同角度對生活化教學情況予以了解,全面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更利于教師優化生活化教學方案,突顯生活化教學價值。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體現小數數學教學生活化,發揮該模式的應用價值,需要教師能夠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并結合學生情況采取教學策略,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創設生活情境、結合數學故事、開展數學活動等方式推動生活化教學的開展,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有效幫助。
參考文獻
[1]王爽.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例談[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2):59.
[2]張小云.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思考[J].考試周刊,2020(33):76-77.
[3]徐雅玲.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0(10):48-49.
[4]周群.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8):83-84.
[5]張嵐.讓數學回歸生活——例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