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素云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口語能力提升面臨挑戰。本文以新文科建設為背景,從制約高職英語教師口語能力的因素入手,分析影響其口語能力的原因,探索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提升路徑,為相關院校英語教師研究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新文科;高職英語教師;口語能力;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7-00-02
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在天津召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明確三年內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以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21年1月7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準確把握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1]。全面建設新文科已成為高等教育學府的重頭戲,高職英語教師要順應時代,思考如何提升自我,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高職院校新文科建設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國內各大本科院校專家、學者及教師的積極響應。新文科是以中國價值為內核的學科集成體。但是,在高職院校中對新文科建設的研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中,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占比很大,且每年招生規模都不可小覷。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新文科建設對于高職院校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它不同于以往的文科教育,突出在“新”字?!靶隆敝傅氖莿撔拢@與各省各地提出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等不謀而合。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線上線下融合、1+X證書制度落地、三全育人機制構建到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無不體現出職業教育改革的創新性和獨特性。與此同時,這也對教育從屬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二、新文科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口語能力的制約因素
(一)學校制度的頂層設計有待完善
我們曾訪問過不少高職院校(及本科院校)的英語教師,向他們提出了很多師資建設方面的問題。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除了外語類專業院校,其他高校幾乎都把英語課程(學科)邊緣化。隨著近幾年,高職技能競賽的白熱化,高校普遍把資金和政策向理工科類項目傾斜,相較于文科類難出彩、不易獲獎、教學成果呈現需要等待的時間較長等問題,理工科類項目優勢明顯。
(二)教師梯隊發展不均衡
我們正處在世界格局大變、國家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知識革命早就淘汰了單打獨斗的教師個體,而在面對外部世界的迅猛發展時,大部分院校的機敏性還不夠。相關(相似)專業沒有形成專業群,抱團發展;發達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資源不統一;教師團隊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性別結構不合理。
(三)教師個人能力受限
在國內高職院校中,承擔英語類課程教學的主體大都是自身教育背景為英語語言文學或英語教育(師范類)的教師。在取消高等院校畢業證書與英語四六級(等級)證書掛靠政策后,公共外語課程的考證熱度有所下降,教師也無須承擔四六級考證培訓(輔導)的課程壓力,對自我專業程度放松的情況較為明顯。相對于公共外語類課程,專業外語課程的難度較大,且對授課教師的自身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可惜的是,大多數英語教師在其他學科專業知識儲備上極度欠缺,導致專業類口語課程教學質量堪憂。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口語能力的提升路徑
(一)合理設計學校制度,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國家教育“十三五”規劃中首次提到“互聯網+教育”的形式,利用大數據,教育的互聯互通性更加強大,高校間合作更加緊密和頻繁,通過云課堂,開啟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門。
高校在設計內部控制框架時,必須結合自身轉型升級發展的特點和事業單位屬性,有針對性地創新內部控制框架設計體系[2]。高層管理者要明晰本校的發展宏愿,理性看待教育市場對英語教師人才需求的現狀,突出及有效培養英語師資隊伍,為深化英語教師教學改革及人才培訓提供有效途徑。在科研、教學及競賽領域,學校應該考慮不同學科專業的差異性,細化教師評價標準,規范教師教學業務及科研成果考核量表。
近幾年來,全國高職院校中有很多都升格為本科層次職業大學。深挖其中原因,不難發現,這些院校對國家教育改革政策文件的細節把控和對本校未來發展的精準定位,能有效幫助其在申請提升為本科層次職業大學的過程中一擊即中。國家把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權限下放至高校,就是把自主權交給高校。高職院??梢岳眠@一機會,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課程構建、師資培養等諸多方面做出細致的改革方案,讓教師獻言獻策,激活其主觀能動性,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二)打造“雙師”型英語教師梯隊,發揮新時代匠師精神
2019年教育部印發的《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建設“國家工匠之師”引領的高層次師資隊伍,創建高水平的教師創新團隊。對標國家建設方案,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可以抓住1+X證書制度改革的機會,結合自身特長,把“雙師”轉型落到實處?!半p師”并不是指那一紙證書,要想成為一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就要遵循一萬小時定律,至少花上五年時間。不能簡單地依靠短期培訓而迅速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大都是應屆畢業生的身份考入學校,在沒有相關的行業背景下,想要達到“雙師”轉型是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成本的。當然,學校也可以采取激勵政策,鼓勵英語教師的復合型知識轉變。目前,高職英語教師“雙師型”素質有以下途徑可以實現。其一,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考取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技能等級職業資格證書提升業務水平。如CATTI筆譯/口譯證書、BEC等級證書、上海外語口譯證書等。其二,英語教師可以在企業一線長期從事與英語相關的實際工作,如大型會展翻譯、外貿跟單、涉外旅游口語服務、英語培訓等。其三,與企業的行家能手共同開發項目,把研究對象從校內學生轉向市場需求,注重實用性。
(三)多元提升英語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
第一,增強職業教育理論學習。在高職院校里,許多英語教師簡單照搬自己在本科院校中接受教育的經歷,沒有認真習讀和研究職業教育理論與方法。當我國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時[3],英語教師更要有時代敏感性,由國家發展變化來客觀看待教學背景的變化??墒?,有些老教師還沿用以前中職教育模式來教導學生,這些都是行不通的。主體“信念”變遷是探索有效職業教育變革的切入點。高職英語教師可以關注國際教育論壇2015年通過的《仁川宣言》,熟讀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了解2020年《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針對職業教育的若干建議,學習并掌握教育部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標,以實干精神為引領,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沉淀、提升。青年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學方法論,在教學中不要害怕試錯,要懂得反思與總結經驗。
第二,多元智能提升教師口語能力。進入教育信息化2.0時代,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新路徑搭建TPACK框架,以融媒體為平臺,靈活發展教育教學技術。經過調查走訪,我們發現英語教師的口語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企業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對英語口語能力擺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上。雖然現在市面上有諸多口語學習App,供學習者隨時享用。但由于學習者的學科背景不同,個人學習層次不同,這些軟件對學習者的指引作用并沒有預期想象中那么好。
英語教師要始終抱有終身學習的理念,了解各種新科技的使用方法。近年來,移動學習、慕課學習集于網絡,不少教師都積極參與其中。從最初的技術小白到可以對自己的學科門類精細化講授,無一不體現出教師超強的學習攻堅能力??谡Z是實操性較強的,教師要想達到從形式輸出到內容輸出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英語教師要時刻關注國內外時事,把大量時間留做知識儲備,閱讀像《中國日報》《經濟學人》《紐約時報》等國內外主流媒介的時評,且在教學設計中巧妙地融合進去。
英語教師要建立批判性思維,善于教學反思總結,這樣才能對口語能力的提高有實質性幫助。在工作中,很多教師對自己不夠嚴苛,總是會以各種借口逃避學習,或不能長久地堅持學習,致使教學成果的轉化受限。英語教師也要經常尋找機會和場合不斷磨煉口語技能,這是大有裨益的。
四、結語
新文科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口語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本文結合制約高職英語教師口語能力的因素,提出了符合高職英語教師口語能力提升的切實可行路徑。教師要始終秉持提升自我文化修養的理念,有效利用網絡媒介和傳統課堂的優勢,充分運用職業教育理論,深入研究學習,助力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戴晨.半月簡訊[J].留學,2021(2):18-23.
[2]李子萍.民辦高校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20.
[3]嚴燕.試論我們黨對主要矛盾的認識及其意義[J].實事求是,1998(3):32-34.
(責任編輯:張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