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為本、德育為先”,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根本,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選擇科學有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做好備課協調課堂氛圍,提高教師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核心素養。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更新觀念和明確改革內涵,積極投身在教學改革浪潮當中。借助當前現代化方式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感興趣,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新時期;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備課
根據初中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上興趣低下,不愿意參與其中學習,無法積極配合教師提出問題的情況,分析存在該現象的原因。針對這些現象道德與法治教師如何有效備課非常重要,教師需要從當代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揣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何有效的安排課堂學習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進行積極有效的備課,提高教師質量。現階段學生的三觀逐漸養成,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意義重大。
1充分運用現代技術輔助教學、明確教學目標
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的創新,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借助學校現有電子設備創新教學方式[1]。目前多媒體、慕課、電子網絡等紛紛引入課堂,這些現代化設備與技術手段能夠讓教學內容更直觀的展示在學生的心里,產生生動而富有情感的特征,可以將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組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如目前學生最難理解的兩會。
案例一:兩會精神的學習
教師備課的時候需要明確教學目標,設定目標為“人大代表是誰選出來的?選舉方式有哪些?政協委員又是如何產生的?職責有哪些?”在設定目標之后借助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展示兩會召開時候的各種圖片,如人大表達走訪基層、聽取群眾意見的例子,播放政協委員執行監督的案例,根據例子提出問題,學生能夠在材料當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回答。
備課應有目的性,教師備課之前清晰的目標可以讓教學更順利的開展,因此提前研究關于兩會的相關內容,強調目標與課堂學習內容一致,在教學中還需要創造機會讓學生提出針對本堂課文的疑問,給出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與交流感受,同時用2min的時間寫下自己的學習成果。
2強調以生為本
案例二: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
針對這一堂課的教學,可以安排以辯論學習的方式進行。初中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高速發展,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多種多樣的活動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針對青春期的學生好動、好強、競爭心理旺盛的特征來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活動當中獲取知識,自己去分析。教師備課之前應該根據“正確對待理想與現實”的課程來進行備課,擬定主題,挑選合適的范圍,同時積極與學生互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辯論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有評委、裁判等,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將課堂交給學生。道德與法治內容非常豐富,學生要通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來養成正確科學的價值觀,讓學生樹立起遠大理想,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實現理想需要付出的努力與艱辛。這就要求教師備課需要充分考慮,從這個階段學生的心性、理想等角度出發,讓學生去思索與考慮。
3了解教材、與實事對接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活生生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全面了解教材的基礎上,將實事融入到其中,真正讓學生學會思考,懂得思考,真正能夠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有效處理,其中包括處理教材、鉆研教材、考慮教學參考、查閱相關資料等,熟悉教材結構體系、章節之間的聯系,明確教材的重點與難點[2]。懂得教材不是針對教學中某個環節、實事的 了解透徹,而是需要教師能夠對教材進行靈活的處理。課本作為最主要的載體之一,也是實事課程的重要前提,在教學之前需要懂得教材的編寫意圖,將教師的思想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當中,同時又要脫離教材,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長教材和課程資源的價值,讓教學活動更飽滿。
案例三:《新聞聯播》《焦點訪談》學習
為讓學生對時事政治有更多的了解,組織學生觀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節目,同時參考大量信息閱讀,設計讓學生思索有價值、有影響力的新聞,與大家共享。比如近期新疆棉花的問題,引導學生查閱歷史資料,了解新疆棉花的價值和作用,讓學生明白西方國家在這一系列政治事件當中懷抱的陰謀論,讓學生自發查詢資料和教材來暢談自己的見解。學生們都積極而活躍的進行思考。
教師備課之前也要清晰的了解當前中國所處的政治地位,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偉大中國發展當今天付出的努力和艱辛,將正能量的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對我國的發展有更清楚的認識。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當中創設開放式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在民主、自主環境當中充滿興趣,運用自己聰慧的頭腦思考中國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埋下為祖國發展而努力的決心[3]。
教學是師生彼此接觸、相互拓展的過程,因此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探究必不可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需要真正的讓學生學以致用,拓展學生事業,協助學生探究,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與三觀,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健康言論,也要及時糾正,讓學生能夠以發展、健康的眼光看待學習。
4結束語
教師有效備課是課堂教學有效進行的大前提,在教學當中有效備課包含多個方面,因此教師需要做好全面考慮,真正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思考,做好備課準備,讓學生真正學習到知識與技能,具備道德與法治水準。
參考文獻
[1]胡聰麗.探討新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創新路徑[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19(8):35-35.
[1]高正英.激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方法與有效途徑[J]. 孩子天地, 2019, 000(028):P.87-87,131.
[1]陳為,毛建明. 《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活動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 2019, 446(03):25-27.
作者簡介
廖家?。?970.08—),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廣西浦北,職稱:中學一級,學歷:大學本科,法士學位,研究方向:政治課有效備課探究、政治課堂如何發揮學生主動性教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