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健
◆摘? 要:近幾年來,新課程標準越來越強調在教學活動中要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應該在“以人為本”的觀念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培養數學思維。合理利用高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數學課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以人為本;小學數學;學習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不斷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其中老師和學生誰是“課堂上的主體”是近幾年來學界一直在探討的問題,這個問題慢慢也有了答案,也就是教師應該明確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們應該適當地把課堂學習教還給學生,不過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制力和學習能力相對高年級學生要差一些,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在“以人為本”的觀念指導下,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1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在小學階段的學科里,數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習,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近幾年一直在倡導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性不高,沒有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想學數學,一定要對數學感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尤其時一至三年級的學生,認為數學較難,且枯燥乏味,因而很難對數學產生興趣。其次就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貪玩,很少有學生會做課前的預習和課后復習。尤其是對數學這個科目,很多學生認為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計算,而忽略了預習和復習這兩個重要的過程。此外就是缺乏數學思維,這一點可以從學生們的作業中看出來,小學中、高學段的數學練習題里一般都會有一道腦筋彎的思考題,在日常批改作業時,老師們會發現很多學生都沒做,而這恰是能夠反映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練習之一。小學階段是學生建立基礎數學思維、為中學的數學學習做鋪墊的重要階段,但很小學生往往缺乏這種思維,不喜歡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而停留于表面。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然后再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依然是一個引導者,并且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引導,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2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習能力的策略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常見的現象就是數學老師在講臺上不停地講,學生在座位上安靜地聽或走神,老師沒有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接收情況,一節課結束后,老師講得精疲力盡,學生聽得一頭霧水,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新課標十分強調以人為本的重要性,在數學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以下就是本文總結的幾點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策略:
2.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習數學
數學課堂是屬于學生和老師的,既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彰顯老師的引導作用。小學生在學習上的自制力雖然較差,但他們還有聽老師話的特點,也就是愿意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數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數學老師應該做到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聽課情況,課堂內容不要安排得太緊湊,而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安排講課的內容和時間。由于小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因而老師應在這段時間把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講解清楚,并且隨時向學生提問,以便快速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情況。其次,把課堂適當地交給學生,也就是說在數學課上偶爾可以讓學生來講,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答案、解題的思路等等,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引導學生學習數學。
2.2激發學生的興趣,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
數學對大部分認為學習起來很困難的學生來講,主要的問題就是缺乏興趣。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以后,才會愿意去學習、去思考,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情況來看,很多學生都對游戲感興趣,很容易被新鮮有趣的事物所吸引,那么數學老師就是利用好這些特點來進行教學。首先是將不易理解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圖文化,讓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更輕松。比如可以利用情景教學法,把數學問題換成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又或者是用講故事的方法來講問題,這樣就可以很快地吸引學生地注意力,激發他們地學習興趣,然后思考問題。此外,隨著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地快速發展,這種輔助性地教學工具也被引進了小學課堂,教師們就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視頻或者是課件,相對于傳統地在黑板手寫更能吸引學生地注意力,比如在幻燈片上插入圖片,幫助學生解讀問題等等,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2.3活躍課堂氛圍,分小組討論問題
一節好的數學課堂,活躍地課堂氛圍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大多數學生的心目中都認為數學是枯燥乏味,活躍好動的學生在課上也會變得安靜起來,這時候數學老師就要注意活躍課堂氛圍。首先鼓勵學生提問題,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都不敢問老師問題,一是由于老師的威嚴形象讓學生感到害怕,二是有的學生自尊心強,怕自己的問題太簡單而被同學嘲笑,所以數學老師一定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尤其是在課堂上提問。其次就是分小組討論,分組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形式,既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也方便老師管理。在數學課上,老師在一節課的最后十分鐘給學生布置一個數學思考題,然讓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講討論的結果,派一個小組代表來公布,小組競爭式的討論還可以激發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培養數學思維。這樣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不僅體現了教師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還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志興.以人為本,有效引導,提升小學數學學習效率[J].新課程·上旬,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