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賢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學生讀和寫能力的高低,對其語文及其他學科學習的好壞,起到了非常直接的影響。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利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善于表達與思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提升。本文將從讀寫結合的特點出發,結合當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現狀,歸納出讀寫結合的有效應用策略,希望能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問題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開展讀寫結合的重要途徑。教師教學時,讓學生學會如何理解文章主旨和情感,培養閱讀能力,同時注重融入寫作教學,提高學生對文章寫作技巧的分析能力,讓學生能夠從文章中掌握寫作方式,積累寫作經驗。因此,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既能夠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又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從而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一、讀寫結合的特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兩大特點。第一,具有實用性的特點。讀寫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能有助于學生將文章的寫作特色轉化為個人的寫作技巧。小學語文課本都是精挑細選出的優秀文章,通過將課文作為范本積累寫作技巧和寫作素材,能夠讓學生在寫作中知道“寫什么,怎么寫”。同時,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通過深入分析,能夠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1]。第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閱讀和寫作是老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將閱讀和習作分開,將其當成兩個獨立的部分進行教學,通常一個單元安排一個習作內容,一到兩周才能上一次習作課,習作內容少、教學少、練習少,導致學生普遍對寫作存在著畏懼心理。閱讀與習作相分離的模式增加了閱讀和習作教學的難度,使得學生難以將課文中好的寫法進行學法遷移,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沒有學以致用,浪費課本中大量優質資源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通過將閱讀與習作相結合,能夠使語文教學更加合理、高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狀
只有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通過讀寫結合,能夠提高學生概括與理解的能力,增加素材積累,拓寬眼界,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2]。因此,閱讀和寫作兩者是相互促進的。然而,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許多教師提高了讀寫結合教學的意識,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改進。首先,部分教師的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學中沒有融入讀寫結合,而是直接通過口述的方式將文章的主旨、情感、所使用的寫作技巧等內容直接教授給學生,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思考和訓練不足。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不利,使得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難以得到突破,會導致小學生的讀寫能力普遍較低。其次,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存在重閱讀輕寫作現象,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更加側重閱讀教學,認為豐富了學生的閱讀積累、重視了學生閱讀技巧的指導,就能夠提升學生讀寫能力,沒有深入挖掘課文中的讀寫結合點,沒有給予學生實際訓練的機會,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難以提高,語文綜合能力難以提升。
三、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創建愉快讀寫環境,加強學生閱讀和寫作意愿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人們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導致人們的閱讀量和寫作頻率下降。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加強讀寫結合教學,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寫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熱情[3]。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設置讀寫課程,為學生提供自由的閱讀和寫作空間。如:教師可以建立班級圖書吧,擺放適合本班孩子閱讀的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學生還可以將自己喜愛的書籍帶到教學中與同學相互分享。同時,教師還要設立作文展示欄,將學生寫的優秀作文張貼在寫作欄中,讓其他同學閱讀學習,從而營造良好的讀寫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創作熱情。此外,教師還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家長在課后與學生共同閱讀,并經常帶領孩子參加各種閱讀活動,讓學生體會閱讀樂趣,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并鼓勵學生將閱讀中的感悟和想法記錄下來,寫成讀后感,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意識,為讀寫結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為學生創建自我表現平臺,進行讀寫訓練
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后,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些想法和觀點,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小結環節,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將自身的情感表達出來,并對學生的情感和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再讓學生對自身的想法和情感進行梳理,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例如,在《鳥的天堂》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朗讀課文,再讓學生自由讀,在小組中討論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與提出問題、并分析與解決問題,反復的運用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在這篇課文中學到了什么,并將自身散亂的觀點進行整理和總結。同時,教師可以將其當做一項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梳理,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模仿課文進行寫作,提高學生讀寫能力
對寫作存在畏懼是當下小學生的普遍現象,害怕寫作,這也是妨礙學生語文水平提高的重大因素。而缺乏興趣是主要根源,因而,老師教學時,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以轉變學生的寫作態度重點,從而促進讀寫結合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興趣出發,自主選擇喜歡的事物進行寫作,從而打消學生對寫作的畏懼。例如,在《臘八粥》這一課的第一段,作者抓住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對粥的印象,臘八粥的用料與做法以及味覺、嗅覺,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筆下的臘八粥令人垂涎欲滴,在引導學生讀透的基礎上安排一個小練筆:仿寫一種你喜愛的食物。這樣讀寫有機的結合,其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空間的同時又不失導向性,這種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經典句段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四)結合課文內容,積累生活素材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有針對性的適量的給學生布置日記或周記,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為避免學生出現流水賬式的日記、周記現象,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給進行布置,引導學生將課內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寫作技巧應用其中,從而使日記、周記的實用性得到有效發揮。例如,在《四季之美》這一課中,文章抓住了四個季節的特點,用恰如其分的語言,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將文章與生活相結合,從生活中尋找四季的景色,并將其記錄到日記中,一方面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從而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五)設計合理導學案,激發學生想象力
新課程改革應運而生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導學案,用其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進行讀寫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小英雄雨來》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借助導學案,讓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后說一說對“英雄”這個詞的理解。由于這篇文章比較長,教師可先引導生理清文章脈絡,并為每部分設計小標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體會雨來這一人物的魅力,感受小英雄雨來勇敢機智、熱愛祖國的品質。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內容描寫自己喜歡的人物,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此外,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對文章進行補充和拓展。以“小英雄雨來”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課文中隱藏了哪些內容?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連續發問,激發思維,再續寫課文相關情節,為學生創造自由的想象空間,從而真正發揮讀寫結合教學作用,學生閱讀水平得到提高,寫作能力也得到加強。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讀寫結合具有綜合性和實用性的特點,運用合理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采用讀寫結合,開展讀寫指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激發寫作熱情,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讓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麗芳. 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中華辭賦, 2019, 000(005):26-26.
[2]王桂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方法[J]. 讀與寫(上,下旬), 2020, 017(003):104.
[3]周妙芹. 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探析[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 000(004):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