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松
◆摘? 要:地理是學生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師、家長以及學生對地理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由于目前高中階段的教育還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現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的不良傾向依然存在。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是每一位高中地理老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對現階段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具體策略
2017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正式提出了“地理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并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分為“人地協調觀”“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能力”四個方面。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無疑為現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指明了方向。
一、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地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現階段的高中地理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一就是雖然高中學生從初中階段就開始接觸地理這門課程,在升入高中之前已經有過兩年學習地理的經驗,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的地理基礎都比較薄弱,對初中地理知識的掌握尚不牢固,到了高中階段,地理學科的難度明顯增加,很多學生在學習地理時更覺得非常吃力,對一些基本概念、地理術語難以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其二是一些老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在教學中依然存在著重成績而輕能力的不良傾向,在教學方法上仍然習慣采用灌輸式教學法,在課堂提問環節往往會提出一些封閉式的問題,并沒有給學生留下多少思考的空間,即使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通常也是十分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少數地理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之外,大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都比較低,學生的主體性也很難得到充分的發揮。其三就是不重視地理實踐的教學。眾所周知,地理是一門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的學科,然而在實際的地理教學工作中,由于教學時間、教學條件的限制,大部分老師很少將地理學科教學與實踐活動聯系起來,大部分學生的地理學習仍然通留在學習理論知識,應對練習與考試的層面。這中情況顯然不利于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二、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效率的具體策略
1.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學的銜接工作,實施地理生活化教學
正如上文所說,目前,初中階段一般從初一開始開設地理課程,學生在進入高中之前已經有了兩年學習地理的相關經驗。但是很多地區的初中地理屬于非中考科目,教學課時少,老師學生的重視程度也十分有限,而高中地理與初中地理相比,其難度有所增加,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高中地理時都會感到存在困難。其實,通過比較初高中階段的地理教材不難發現,高中地理的許多知識其實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已經有所接觸,只是高中階段講解得更深、更細一些。因此,作為高中地理老師應該對初中階段的地理教材也進行一定的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做好初高中地理的過渡銜接工作,幫助學生搭建學習地理的橋梁。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知識,再引入新知,便于學生理解。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三為區域地理,很多學生初學區域地理都會感到陌生,但區域地理的相關內容在初中階段已有所涉及,老師在進行區域地理的教學時,可以先帶領學生回憶初中階段學習的相關知識。另外,老師也可以利用常見的生活現象展開教學。比如在講解"海陸熱力差異"時老師就可以分享一個常見的生活現象:夏天大汗淋漓時去游泳,一定會感到水中的溫度比地面低,而晚上到河里游泳,就會體驗到水里溫度比岸上高,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由于很多學生都有夏天游泳的經歷,老師就可以以此推動課堂教學。
2.充分發揮地圖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重要教學工具,也是培養學生地理空間觀念的重要工具之一,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已經學過《地球和地圖》,充分顯示了地圖在地理學科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很多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對地圖的判讀仍然非常陌生,因此,作為高中地理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讀圖能力。比如在教授區域地理時,可以結合地圖分析該地區的降水、氣候等自然條件,從而讓學生嘗試分析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觀各要素的聯系,發展地理空間思維能力。
3.重視知識梳理工作,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
地理老師除了要重視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外,還需要重視知識梳理工作,通過知識梳理幫助學生將所學的每一個知識點聯系起來,這一點在高三階段的地理復習中非常重要。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必修一的相關內容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尤其是涉及到根據各類地圖進行相關運算的部分,很多學生直到高三總復習階段都對地圖的判讀和相關的計算方法云里霧里,不知該如何入手。 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復習過程中就應該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如高考中有哪些常見的計算題類型,這些計算題分別涉及哪些知識點,如何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整合,綜合運用等。
4.組織多樣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已經提到要"幫助學生學會自己設計和實施野外考察、觀測、調查等實踐活動",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于使用講授法對書本知識進行講解,還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實習法、實踐法等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了《人口增長與人口問題》這一章節后,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敬老院進行調查,通過對敬老院中的老人和工作人員的調查訪問,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形成比較具體、深入的認識。并結合調查情況,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等。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地理是高中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高中地理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育方式,提升教學效率,努力提高學生的地里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金剛.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提高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2]張立娜.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6(47):145-146.
[3]郭新.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