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換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作為義務教育之前的幼兒教育同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為幼兒進行知識教育的同時,務必要滲透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相關內容,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實現文化滲透與知識傳播,提升幼兒教學質量。
關鍵詞:幼兒教育;傳統文化;滲透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6-0039-02
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infiltra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Preschool Education
GUO Huanfang? (the first kindergarten in Zhouqu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preschool education before compulsory education 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eachers should infiltrate all kind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related content while carrying out knowledge education for children,and use advanced education concepts to achieve cultural infiltration and knowledge dissemin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ldren's teaching.
【Keywords】Preschool education;Traditional culture;Infiltration
在幼兒教育過程當中,教師不僅僅要為學生們進行基礎知識講解、為人處世正確方法的介紹,而且要肩負著傳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擔,教師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上不斷做出改進,試著將幼兒教育與傳統文化滲透工作巧妙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從小就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時時刻刻都因自己作為中華兒女而驕傲,從而保證這一代人成長起來,持續保持民族自信。接下來,筆者將簡單分析幼兒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以及具體方法,為幼兒們今后的健康成長打下扎實的基礎。
1.幼兒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越發明顯,在當前中國科技、經濟發展的重要階段,新時代青年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外事物,對于很多國外節日、習俗、生活方式等等都有一定的認知,甚至很多人習慣慶祝西方國家的一些節日,卻忽略了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新時代青少年們自身務必對中國傳統文化加以傳承,在幼兒階段開始思想滲透教育。這也就要求幼兒園教師積極改變教學策略,不斷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以及幼兒園學習過程當中多多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孩子們性格天真爛漫,對世界認知不夠清晰,很多社會常識以及人情世故等等都不甚了解,而幼兒園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各樣知識,而且還需要另外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認知,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國家自信。無論是中國四大發明、還是四大名著,甚至唐詩宋詞等等,都蘊含著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神韻,通過接觸這些內容,幼兒們往往可以成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與價值觀,在今后的生活與學習中始終保持謙遜、善良、勇敢、誠實的美好品質,能夠用堅定的意志與高尚的信念督促自我,用更高標準要求自身,全方位提升自我綜合素養。
2.幼兒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方法
(1)結合實踐活動,實現傳統文化滲透
中華文明傳承千年,依舊擁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就是傳統文化作為內在的基礎支撐著中華兒女不斷奮進。對于幼兒來說,學習傳統文化不僅僅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一些基礎知識,指導如何在具體的場景當中運用所學知識或者方法。中國音樂、舞蹈、建筑、皮影等等,都是能夠震驚世界的文化瑰寶,大部分的中華文化都得到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承認,是需要有人保護并了解的寶藏。孩子們可能心思簡單,并沒有感受到它們的珍貴,但實際當他們看到這些內容真正被呈現在自己眼前以后,也會發自內心地覺得好玩、有趣,想再看一遍。
所以,利用孩子們的這種心態,教師要求孩子們在實踐活動當中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從親自動手實踐里面受到文化熏陶與感染,參與到文化傳承工作當中去,增強自我接受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手把手地教孩子們畫梅蘭竹菊等物體,或者組織幼兒戴上面具載歌載舞,這種嘗試、模仿的活動慢慢就讓幼兒形成比較強的傳統文化素養。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以及興趣愛好,讓幼兒成為參與主體,并給幼兒發揮和創造的平臺,甚至是讓幼兒自主參與到實踐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過程中,讓幼兒擁有更大的自主權。比方說,教師可以先給幼兒展示皮影戲,先讓幼兒對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生成一定的了解,認識到這些民間藝術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為了促進實踐活動的深入推進,幼兒教師還可以邀請民間的皮影藝術家來學校進行表演,帶領幼兒共同制作各種各樣的皮影人物,利用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幼兒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燦爛輝煌,對接下來的傳統文化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2)安排經典賞析,實現傳統文化滲透
所謂的“傳統文化”,其實是一種相對而言比較抽象的概念,文化本身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通過空想,感受到文化帶給自己的沖擊力量。尤其是對于幼兒來說,在接觸傳統文化的過程當中,必然需要借助某些媒介。所以,教師可以嘗試著給幼兒們有機會地安排經典傳統文化誦讀活動,讓學生們接觸到中華傳統文化最直接的途徑就是通過“聽說讀寫”,將其深深烙印在自己腦海當中,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就是說,即使幼兒因為自身語文素養不夠高、基礎知識能力尚且薄弱等愿意,在閱讀中國傳統優秀詩詞的過程當中感到部分阻礙,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長期帶領他們共同閱讀賞析,孩子們的古詩鑒賞能力以及文學素養都會得到較大幅度提升,一些知名的古詩詞,他們也能流利地朗誦出來。
在他們上小學之前的這段時間里,教師最好可以讓孩子們通過誦讀課,記住一些經典詠流傳的古詩句,作為自己今后語文學習的積累知識。在孩子們年幼時期記住的古詩詞,往往在他們人生幾十年的經歷中都相當于是條件反射一般,直接脫口而出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孩子們閱讀駱賓王的《詠鵝》、李白的《靜夜思》、曹植的《七步詩》等等,這些古詩詞都篇幅短小、涉及字詞十分簡單,孩子們幾乎不需要花費什么力氣就能完成生詞生字的認知,進而在誦讀的過程當中其實就能夠通過詩人精簡的描述在腦海中自動補充具體畫面,結合想象內容加以理解記憶,讓他們深切感受古詩詞的魅力。而且,這些古詩詞朗朗上口,他們在誦讀的時候很容易就能找到韻律節奏,明白中國古詩的朗讀技巧等等。另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孩子們共同閱讀《三字經》、《弟子規》等等經典讀物,不需要讓孩子們將整篇都背誦下來,只要他們能夠分段流利朗讀下來,并記下來其中一部分,就已經是比較成功的了。當然,具體閱讀計劃還需要教師們按照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制定。
(3)結合傳統節日,實現傳統文化滲透
中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多種多樣,雖然因為多個朝代的更替有所不同,但是到今天為止,例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等節日仍然被國家規定為法定假日。其實國家之所以如此規定放假安排,也是為了向我們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放假的時候,孩子們不能僅僅享受假期帶來的快樂,更需要去理解每一個中華傳統節日背后的故事。其實孩子們平時是十分善于觀察生活的,每一個傳統節日的慶祝辦法都有所不同,比如在春節,我們需要貼對聯、掛紅燈籠、放鞭炮、吃餃子;而在端午節需要戴上五彩繩,吃粽子......孩子們在跟隨大人進行節日配飾準備以及享用事物的時候,當然也會好奇這究竟是因為什么?很多時候,家長喜歡給孩子一筆帶過,說的不夠詳細。為了實現幼兒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滲透,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們濃厚的好奇心,為他們布置了解傳統節日由來的任務。孩子們對于這種跟人物經歷、歷史事件相關的任務往往存在更濃厚的興趣,“聽故事”的過程當中就對每一個節日有所了解,還有的孩子們會因為一些節日由來而感慨萬千,想要進一步了解更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
再比如,中國的二十四節氣就是獨屬于中國的,在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這種中國古人用來計算農耕時機的產物,不僅僅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體現了斗轉星移、依照天上星宿計算太陽周年運動軌跡的思想,可以說是一種文化觀念。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當中,也可以結合二十四節氣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活動,以《二十四節氣歌》的方式為孩子們加以介紹,歌謠朗朗上口,孩子們多遍誦讀就能流利地將整篇記下來。然后,教師再按照歌謠中的歌詞為孩子們具體介紹每一個節氣的意義。雖然目前大多數的幼兒家中都不依靠農耕為生,但是了解二十四節氣依舊有著十分的必要性,結合不同的節氣。在日常生活當中,孩子們也能對于天文、物候乃至于氣象作出觀測、總結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4)利用民間藝術,實現傳統文化滲透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類別繁多,其中民間藝術就是傳統文化體系當中的組成部分,對民間藝術進行傳承和發揚的過程也是繼承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過程。從民間藝術當中吸收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的資源是教師的一項重要教育任務,需要教師體現自身的專業素質。民間藝術具備很強的綜合性,包含了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戲曲、民間工藝等多方面的內容。每一個模塊都有諸多亟待挖掘的傳統文化要素,是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師在對民間藝術資源進行挖掘和利用的過程中,需要選取典型性的資源,同時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讓民間藝術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扎下種子,在提高學生藝術情操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繼承傳統文化。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引入大量的民間美術作品,特別是體現地方文化的農民畫,讓學生見識了解民間美術當中的重要畫派,把民間美術資源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引導幼兒鑒賞以及創作民間美術作品,帶領學生生深入品味傳統美術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引入大量的民間音樂作品,比方說民謠、民歌、民樂等等,對幼兒進行音樂熏陶,培養其藝術情操,尤其是帶領幼兒品味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幼兒音樂欣賞能力,讓幼兒感受到祖國音樂文化的魅力,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為傳統文化的滲透創造良好條件;民間工藝涉及到剪紙、陶藝等不同的門類,引導幼兒進行民間工藝的創作和學習,可以大幅度提高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可以讓幼兒品味民間工藝作品當中閃耀的中華傳統文化。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以傳統文化為主題進行藝術作品的創作,比方說讓幼兒了解我國陶瓷藝術的發展歷史,然后鼓勵幼兒自主創作陶藝作品,用作品表達出自己對傳統藝術的喜愛和理解。
綜上所述,在幼兒階段教育過程當中,教師扮演很重要的引導者角色,需要對孩子們的行為模式與思維方式等等都做出糾正,確保他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為優秀的新時代青少年,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一份力量。所以,我們就要不斷變更教學措施,嘗試著進行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的滲透,讓每個孩子都清晰地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究竟多么令人自豪、令人神往,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