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玲
摘 要:情境學習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造出具有特定情感色彩且生動形象的場景,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情境教學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第一印象為圖像,然后通過表達圖像或體驗圖像激活內部語言,從而交替刺激,使大腦的兩個半球更加協調。這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大腦的潛能,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策略
隨著現階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課改下課程的修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情境教學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激發了大腦的思維能力。創建適合的情境,不僅加深實踐教學中生活教育理論的廣度和深度,也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研究意義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是實現課堂高效性的重要途徑。使用情境教學本身并不是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成長。情境教學尊重兒童自身的發展規律,可以吸引孩子們積極參與,提高課堂效率。此外,情境教學旨在全面提高兒童的素質,其核心也是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力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注重兒童的知識經驗,創造出生動的情境,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適當運用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二、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實踐價值
(一)良好的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持久,要想讓孩子們集中精神學習,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營造一定的情境。學生的腦子不是裝水的器皿,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炬。而情境的創建就像是火柴和打火機一樣。如果通過好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思路,學習效果肯定會大幅度提升。老師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營造學習環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的思維跟著老師走。
(二)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好的情境可以使學生感到充滿活力和激情,并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老師的教學更加高效。在教學期間,老師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建合適的情境教學,帶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三)良好的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想象力,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包括模型、樣本等對象來創建適當的情境。許多老師在教學中使用物理對象來優化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說明文《趙州橋》時,一位老師使用了一種實驗方法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與傳統的陳述事實和分類數據的方式不同,解釋性文字簡單、易于理解且具有影響力,因此學生可以在直觀的情境體驗中獲得經驗和理解。
三、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一)以學生為本,優化課堂結構
生本課堂,教師首先要積極備課,做好課前準備。同時教師在每堂課中不僅要準備教材,更要準備學生。情境應圍繞教學的關鍵和難點進行設計。為了讓學生做好準備,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要求。課程開始時的介紹階段非常重要,教師應盡量從一開始就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開始新課程時,所創造的情境應與所學的課程要盡可能有關聯。
(二)教師應為主導,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催化劑,教師要善于分析自己的行為和行為后果,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方法等要有全面性的認識和判斷,這樣才能對不恰當的內容予以有效調整,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與教能力。教師的思考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對學生的反思。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對學生的反思有助于教師了解教學效果。二是情境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方法的運用體現了教師的潛力,對情境教學方法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學能力。三是自我反省。有反思能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優秀的教師善于發現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分析總結,尋找解決辦法。
(三)以課本為依托,促進學生語言實踐
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語言和寫作能力。小學語文教材所選課文質量好、結構優,語言生動活潑,概念意蘊深厚,其中大部分是兒童學習的典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依靠課文來促進學生的語言實踐。
參考文獻:
[1]高歡.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策略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0.
[2]張萌.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應用現狀與優化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3]徐顯龍,王雪花,顧小清.智慧教室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及成效[J].開放教育研究,2017,23(4):112,120.
[4]薛飛.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設計最優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5]郭振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S[2020]GHB001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