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教育過程中要總結學生的學習現狀,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引導下,完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就當前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勞動教育進行簡單分析,以便更好地促進小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育;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勞動教育能夠促進學生認識社會及自然,在勞動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養成正確的文明行為習慣。在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態及實際學習能力規劃好勞動教學內容,以正確的教學心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勞動學習活動中,為學生認識外部世界做好準備。
一、營造熱愛勞動的校園學習氛圍
為更好地在小學教學中進行勞動教育,教師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上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勞動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勞動教育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各項教學計劃。例如,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在班級教學中為學生呈現熱愛勞動的經典故事,使學生在心理上對勞動形成正確的認識,并且將這種勞動故事以小卡片的形式貼在走廊上,形成教學長廊,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學習,從而使校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布置有關名人名言及勞動楷模的故事,讓學生在榜樣的作用下熱愛勞動,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并且在校園范圍內做好教學宣傳工作,各班級組織學生了解、學習,以此形成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平時的學校學習生活中感受到勞動教育的力量,鼓舞學生養成積極進取、不懼艱難的品格。
除此之外,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引導者,還要積極組織學生設計關于勞動教學的板報,讓學生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發表對勞動學習的感悟,明確平時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存在不足,如在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整理好個人房間的衛生情況,養成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二、創建班級勞動情境
在營造良好的勞動教學氛圍的同時,教師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勞動情境,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勞動教學活動中。如在班級的板報設計過程中,就可以添加一些有關勞動的人物事跡及繪畫,創辦有關勞動事跡的專欄,從而在以班級為單元的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光榮,并且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在班會上,選出近期在學習、生活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對其進行表彰鼓勵,引導全班學生向其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在勞動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使其主動配合教師做好相關的教學活動。
除此之外,為使勞動教學真正發揮教學價值,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身體力行地感受到勞動的價值與意義,要為學生創造有效的勞動學習條件,給學生布置有關勞動的家庭作業,如幫助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每天認真打掃自己的房間、主動關心父母,使學生在勞動中逐漸養成勞動意識,在參與勞動中體諒父母親的辛苦,并且在勞動學習環節中發表學習實踐感悟。
三、以身作則,樹立勞動榜樣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對近期在學習勞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彰鼓勵,規范學生的勞動行為。由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勞動思想觀念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規劃中要正確地看待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具體能力布置相關的勞動作業。在勞動作業的布置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其次,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習慣出發進行教學引導,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感受教學價值,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勞動品德,樹立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品質,以便有效地將勞動教學與知識理論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在小學勞動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勞動學習環境,營造勞動文化氛圍,讓學生對勞動形成正確的認識。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引導中要以身作則,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結合勞動教學理念,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勞動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孫福勝,楊曉麗.小學生勞動教育的人學思考[J].教學與管理,2020(11):6-8.
[2]張春英.小學生勞動教育中的問題及策略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3):251-252.
注:本文系甘肅省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生勞動教育現狀調查研究”(課題編號:BY[2020]G166號)成果。
作者簡介:張偉國(1990—),漢族,甘肅岷縣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勞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