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瑩

摘 要:關注學生數學文化底蘊的發展,激發興趣,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數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對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數學文化;實踐探究式教學模式;學科統整
如何將數學文化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在教學中體現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站在文化的角度看待數學教學,讓課堂學習浸潤濃郁的人文內涵,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
一、挖掘知識的文化內涵,讓課堂在理性思維中彰顯美學教育
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教與學的過程中理性思維占據重要位置,教師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穿插數學文化,會對教學產生積極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課堂實錄片段鏈接】青島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
導課環節:
師:同學們,我們日常會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出行呢?
生:汽車、火車、飛機……
師:我們日常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給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那么,請大家看PPT上的圖。這些交通工具的共同點是什么?
生:輪子都是圓的。
師: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我們要弄清楚為什么選用圓形做車輪。圓有什么特點呢?
……
小結環節:
師:通過這堂課的實踐探究學習,大家對圓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能不能站在數學的角度來說一說為什么輪子是圓形的呢?
生:設計成圓形便于滾動。
師:對,這就是利用了圓的特征,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小視頻,請一起來學習。希望把我們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開展動手實踐教學,在參與過程中體驗數學思維的樂趣
學生通過預習產生疑問,接著自主探究、實踐檢驗,形成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方案,最后由老師帶領學生對個性方案進行梳理提升,最終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讓學生在數字表上進行探究,根據圈畫出來的數字歸納整理3和5的倍數的特點,這樣的學習不僅有效,而且會使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扎實掌握知識。
三、積極落實單元梳理回顧,提升數學文化在整理應用過程中的實踐價值
讓學生在回顧整理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學科素養和學習能力。數學文化的融入是一個特色突破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
【課堂實錄片段鏈接】四年級上冊“條形統計圖”的整理與復習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如列表格、畫智慧樹、用大括號等方法回憶整理,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整理知識。
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了解。找出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實物展臺交流展示。
構建知識網絡:(教師隨著學生回答邊出示課件,邊板書重要內容)
師:那你們能結合咱們班同學喜愛看的電視節目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嗎?(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溫馨提示:
1.這幅條形統計圖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
2.圖中一格可以代表多少個數量單位?
3.你能從這幅條形統計圖中發現哪些信息?
學生結合圖片,根據“溫馨提示”再次體會理解,熟練掌握條形統計圖的結構特點。
師:接下來,我們就繼續運用條形統計圖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嘗試學科統整,讓數學文化貫穿學習的整個過程
小學數學不僅注重理論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更關注學生數學文化底蘊的發展。只有把數學文化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才能讓數學教學不斷充實、豐富,促進學科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