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君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很強,為了更好地利用學生的探索欲望進行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更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欲望。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育;數學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對學生灌輸式的教育,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的興趣化教學,從而使學生不喜歡主動學習,降低了學習主動性。所以在現代化初中教學中要注重將實際問題和數學問題相融合,將生活化策略滲透進數學教學當中,從而激發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一、生活素材引入教學內容,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數學作為一門理性學科,具有非常強的規律性。所以將生活素材引入數學課堂當中是很好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利用自身熟悉的生活環境來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以及對概念的認識,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反復鞏固數學的基礎知識。
例如,在教學“方程與不等式”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利用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解決,將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課堂,以更加生動具體的實例來幫助學生培養數學思維,加深對這一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例題來進行講解。五一勞動節,小剛以5千米/小時的速度前往學校,20分鐘后,爸爸發現他忘了帶語文書,于是騎車以20千米/小時的速度去追趕小剛,問:小剛的爸爸在途中追上他時騎了多少千米?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對題目進行分析,通過設置不同的未知數進行解題,讓學生感知到要結合生活習慣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增強信心,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增加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踐活動是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相結合的重要活動,學生通過課外的實踐活動,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實踐和利用,從而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充分掌握數學知識,而實踐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善于利用所學知識的學習素養。在實踐活動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和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使實踐活動更具有教育意義。
比如,班級組織春游活動,而春游的出行問題可以交給學生進行解決。在出行問題中有三種出行方式,第一種:出租車,可以坐4個人;第二種:面包車,可以坐8個人;第三種:小客車,可以坐20個人。出租車的價格是20元,面包車的價格是35元,而小客車的價格是60元,預計出行人數69人,如何策劃才能以最少的價格到達目的地。學生需要自己設計租車方案,從而使自己的活動經費更多。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利用生活案例,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接受新的數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會因為陌生感而產生恐懼或者排斥感,教師需要將生活中的實踐融入數學教學中去。因為生活中的案例對學生來說更加熟悉,所以可以更好地消除學生對陌生事物的不良反應,從而使學生面對陌生數學知識也會產生一種熟悉感,進而使課堂教學更加順利地進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如在學習“勾股定理”這一章時便可以通過航海船只測距的實踐案例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勾股定理的重難點部分。在航海時有一只船只失去聯系,通過雷達顯示這艘船最后在海岸雷達正東方向三海里,而搜救船在海岸雷達正南方向四海里,從而要求學生求出此時搜救船向什么方向行駛多少海里才能到達事發地。在這樣的教學案例中,學生便會不由自主地對這種實際問題產生探索欲望,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新的數學知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生活化策略,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探索精神。本文從初中數學教育出發,對四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探討并提出建議,希望能為初中數學教育提供一些支撐和參考。
參考文獻:
[1]白梅,曹軍.取生活之源 活教學之水: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7(1):58-59.
[2]劉亞芝.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教學更加精彩[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7):242-243.
[3]王歡.“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8(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