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萍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導者,其管理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初中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但是心智尚不成熟,因此對于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很容易會出現逆反心理,所以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革新管理的形式,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管理策略
班主任作為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對象,對于學生的影響比較大,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班主任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一、完善班級的管理體系
班主任要提高對班委會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出班委會的管理作用,加強對班委會的建設,從而確保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選出表現較好的學生,組建起一支素質過硬的班委會隊伍,以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同時班主任也要適當放權,基于班干部一定的權利,讓學生能夠擁有管理的機會和平臺,在管理的過程當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發揮出班干部的管理優勢。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老師要重視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制度的制定當中來,從而制定出更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班級管理制度,提高學生的認可度,讓學生能夠自覺遵守自己制定的規章制度,提升管理制度的效用。
二、加強對學生的了解
班主任可以為班級當中的每一位學生建立個人檔案,檔案中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家庭情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等,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信息,掌握其家庭情況,依據對學生生活背景的分析,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在未來的管理工作當中,采取更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班主任要經常和學生交流和互動,主動融入學生當中,和學生成為朋友,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及時關注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和關愛,從而營造出良好的班級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要經常去查看班級的情況,在課間休息時間主動和學生聊天,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即便學生犯錯,老師也要用溫和的態度引導學生糾正自身的行為。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識比較強,但是其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會出現心理問題,因此班主任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動態的了解,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當學生出現不良的情緒時,要及時疏導和安撫,讓學生能夠用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來面對學習和生活。
三、重視德育
班主任想要提高其管理工作的質量,除了加強對學生基本學情的了解外,還要加強德育,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班主任要將德育貫穿于班級管理工作當中,通過規范自身的言行,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讓學生能夠在自身的影響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比如班主任可以結合班會,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宣揚傳統美德,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通過這種方式豐富教學管理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保證德育的質量。
四、正確看待網絡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今已經進入到互聯網時代,網絡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本身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就比較強,再加上網絡本身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因此初中生常常會沉迷于網絡,有些學生甚至因為網絡而荒廢學業。但是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班主任如果一味地限制學生接觸網絡,反而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無法從根源上杜絕學生接觸網絡。因此班主任要正確看待網絡,認知到網絡的教育作用,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來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為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班主任在理論教學的同時,也要結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親身實踐的過程當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體驗感,以提升其綜合素養,保證管理工作的效率。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愛國主義的視頻,或者舉辦相關的主題班會,以豐富實踐活動的形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提升管理水平,對學生進行德育和心理教育,讓學生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同時,班主任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創新管理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王玉娥.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