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咪咪
摘 要:相對于傳統教學方法來說,微課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加之其具有容量小的特點,在當代課堂上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融入這一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價值與潛在作用,促使學生學習效率及個人修養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小學美術;微課教學;教學應用
一、課前預習,營造氛圍
在小學教育體系中,美術并不是主要學科,所占據的課時相對較少。例如,每周一節或每周兩節。在較長時間的間隔下,學生很容易遺忘上一堂課所學習的知識,學習效率相對偏低。加之傳統教學環境中,很多教師所采用的方法都比較單一死板,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進一步影響了美術教育價值的展現。
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地創新教學手段,引入微課,將一些理論性、基礎性較強的知識整理成完整的微課視頻或微課課件,然后將其上傳到班級群中,由學生家長輔助學生展開預習,節約更多的時間用于課堂實踐。并且,這一方式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很多教師會提前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要求學生預習,但整體教育相對流于形式。教師只能布置任務卻無法檢查任務,只能通過簡單的問答了解學生的狀態,對于學生是否真正地開展了預習工作,
無從了解。但微課手段不同,通過微課,教師可在其中布置一些前置性作業。學生只有了解了微課內容后才可完成作業。通過這一方式,教師在正式教學中,可向學生發問,以此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也可讓學生快速回憶起預習內容,做好教學鋪墊。例如,在“學校真熱鬧”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前在微課中穿插一些其他小朋友繪制的校園風景畫,然后在微課的末尾處為學生布置一項任務。要求學生找出前面幾幅畫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幅,并給出自己的理由。要求學生提前構想,如果自己繪制校園的話,會選擇校園的哪些景色。在教學導入環節,與學生展開互動,借此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創設情境,提升興趣
素質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把課堂歸還給學生,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必須調整自己與學生的課堂關系,不能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
小學生年齡偏低,加之對教師具有一定的依賴心理,
當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抽離出來時,學生很容易產生不適感,也會由于沒人指導而產生盲目感。對此,教師可融入微課教學手段,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發布學習任務,促使學生有可以依據的載體,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
例如,在“我的動物朋友”這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在微課中展示一些不同的小動物,將小動物擬人化,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間接告知學生不同動物的特點。之后,教師可借助微課,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鼓勵學生回答:家中是不是有小動物?這個小動物有什么樣的特點?如果自己家想養小動物的話,你想養什么動物呢?
三、課后鞏固,提升質量
微課是一種教學工具,但同時也是一種互聯網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準備前置性作業,展現課程資源。同樣也可在課后鞏固中發揮這一工具的價值。例如,小學階段的課時為45分鐘或40分鐘。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學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新的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把課程資源以及作業打包到一起,制作成微課資源傳遞給學生。學生可以借助網絡自行下載,用于課后復習,鞏固提升自己的學習指導。或者教師也可借助網絡下載一些有助于小學美術教學的課外資源,將其制作成微課,以供學生自行選擇,使之擴大自己的學習空間,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及藝術素養。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早已不單單被局限于繪畫教學。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創新思維、想象思維的形成有著推動作用。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對此充分應用,將其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利用微課展開課前預習,創設情境,帶領學生進行課后鞏固,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構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朱懿琳.微課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