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在初中階段開展歷史課程教學時,德育功能的合理滲透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教育人員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歷史課堂教學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效落實德育,確保實現學生道德素養的有效提升。為了進一步明確初中歷史教學如何更為有效地實現德育,特此展開本次研究,希望能夠推進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德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3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7-0034-02
To Explore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Histor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Zhongzhai Town, Mi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CHANG Yongan
【Abstract】When conducting history curriculum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reasonable pene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is extremely important. Educators need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it, dig deeply into the moral education factors of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ly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moral quality is achieved. Effective promo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how to achieve moral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l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this research is hereby launched, hop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History teaching;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一、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德育的重要價值
在初中階段開展歷史課程教學時,新課程改革對其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我國現代社會。學生在具體參與歷史學習時,可以基于歷史角度觀察和思考人生與社會,同時通過歷史事件向古人學習,以此為基礎,能夠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因此,在我國現階段具體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教育人員需要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科學改進傳統教學方式,確保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對于學生學習而言,興趣是有效提升其思維能力的重要基礎。基于此,初中歷史教師在具體開展課堂教學時,需要深入分析學生心理特征,通過利用歷史人物展開教學活動,激發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使其得到有效提升。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科學應用德育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歷史情境,能夠使其精確把握歷史情景,從而實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提升。教師在具體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時,不僅需要向學生講述歷史知識,同時還需要進一步講述我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在此過程中,德育滲透的合理應用能夠對學生進行良好品質的科學培養。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德育功能滲透策略
(一)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階段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時,教育人員需要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確保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中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需要有效聯系時代發展,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確保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時,能夠進一步感受歷史事件和現代社會之間的聯系,確保學生對歷史學科具有更高的學習興趣。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教育人員普遍選擇“填鴨式”教學,課堂教學具有較高的枯燥性和乏味性,進而導致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厭學情緒,對其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造成不利影響。教育人員需要對該種狀況進行科學轉變,對學生科學傳達正確的思想認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學習歷史的重要價值,進而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例如在進行“民主革命時期”一課教學時,教育人員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革命戰爭的紀錄片,為學生合理創建真實的情境,確保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當時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以此為基礎,能夠使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和枯燥性得到有效突破,使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具有更高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向學生合理滲透德育。有效結合多媒體課件和歷史教材內容,能夠保障學生學習具有更強烈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認識相關歷史事件,進而使其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二)強化歷史知識探索
在初中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時,自主獨立思考是現代社會對人才建設提出的最新要求,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需要對學生發散性思維進行科學培養,在此過程中,教育人員需要引導學生親身感受歷史事件,確保學生能夠對相關歷史事件進行深入探索。通常情況下,初中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可以對其進行合理應用,確保因材施教。例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性格特征科學創設教學專題,對學生向往精神進行有效激發,以此為基礎,不僅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探索相關知識。在此過程中,傳統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抵觸情緒,通過科學應用德育和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進而確保合理滲透德育精神,教師在實施具體教學活動時,還可以利用歷史事件對學生進行有效啟發,提升學生的思維活力,進而實現德育效果和歷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三)有效落實跨學科聯系
通常情況下,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同學科知識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聯系性,可以相互溝通,而在學生現實生活中,不同知識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理解,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需要有效聯系其他學科。在此過程中,歷史學科和政治學科具有極為緊密的聯系,對其進行有效結合,能夠實現整體內容的升華,實現學生思維拓展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對其進行綜合能力基礎的科學構建,合理優化學生道德品質。與此同時,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可以和語文知識進行有效聯系,尤其是在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聯系語文教材中的名人名事,確保學生在參與歷史學習時能夠有效提升文學素養。例如在教學“隋朝”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向學生講解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隋文帝因為奢靡和鋪張浪費使國家走上滅亡之路,而景帝由于愛惜糧食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愛戴,通過歷史故事,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的典范,對個人行為進行科學改善,從而實現正確價值觀念的科學樹立。
(四)引進現代信息技術
在現代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需要科學引進現代信息技術,確保課堂教學具有更高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對其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豐富,進而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因此,在具體實施德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歷史事跡,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大量史料實證使學生和歷史知識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進而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發展意義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并產生情感共鳴,保障德育效果。例如,在完成“文藝復興運動”的課程教學時,教育人員可以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播放《我的太陽》,進行課堂導入,隨后對學生展示“拉奧孔雕像”的圖片,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與核心思想,然后將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文學成就向學生一一展示,確保學生能夠進一步明確文藝復興運動對我國歷史文化發展的意義。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歷史資料,能夠對學生創新意識進行有效激發,對傳統教學理念進行合理突破,提升歷史教學效果。
(五)科學開展德育活動
在初中階段開展歷史課程教學時,“牢記歷史,以史為鑒”是其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教師在具體開展德育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多種實踐活動。例如在國家公祭日,五四青年節和國慶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參觀活動和知識競賽,組織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表達對革命先烈和祖國的情感;與此同時,還可以在國慶節組織學生開展歌唱比賽板報評比等活動,對學生愛國情感進行有效激發;在國家公祭日,組織學生以愛國人士為話題開展故事會,確保學生對我國革命偉人具有更深刻的印象。以此為基礎,能夠對學生民族自豪感進行有效激發,確保學生在日常活動中能夠對個人言行進行合理約束,使其在現實生活中科學應用德育知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階段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時,通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強化歷史知識探索、有效落實跨學科聯系、引進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對課堂德育功能進行有效突出,合理滲透德育,確保學生對歷史事件具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強化課程教學效果,進而實現學生歷史素養的有效提升,推進我國現代教育事業的有效發展,使其更高程度地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對課程教學提出的最新要求。
參考文獻:
[1]龔恩.初中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及其方法探析[J].贏未來,2018(14).
[2]楊釘霞.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9(11).
[3]朱春梅.淺談德育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情感讀本,2018(23).
作者簡介:常永安(1988-),男,漢族,甘肅岷縣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學。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