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瑜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和要求也發生了轉變,學科核心素養被納入教學內容。新時期,培育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已成為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基于此,本文以學科核心素養為研究主題,簡要闡述了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現狀,探討了如何優化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路徑,以期為初中歷史學科教學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路徑;學科核心素養
1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新時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進入“常態化”之后提出的重要課程與教學的新理念。對于中學歷史學科教師而言,歷史課堂是培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現階段,在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導下開展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整體上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仍存在許多問題。這就造成初中歷史教學效率不高,學生歷史素養較低。具體如下:
第一,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視程度不高。與傳統歷史課堂教學相比,核心素養下的歷史課程教學更強調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雖然當前我國大部分中學都開展了學科核心素養培育計劃,但由于重視程度不夠及教學觀念較為傳統,部分教師仍片面注重灌輸學生的理論知識,并以學生學習成績為主來制定教學計劃,完全忽視學科核心素養培育,導致學生各方面素質沒能得到有效提高,不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第二,教學方式單一。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且不注重教學方式創新,沒能與學生實際學習特點相結合,導致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不高,進而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等問題。與此同時,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第三,教學評價方式不合理。在傳統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注重結果性評價,以學生成績為主,而忽視過程性評價,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反映出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果,也無法體現出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不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高效學習,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
2優化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路徑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為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從歷史基礎知識入手,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念,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和技能,進而實現既定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2.1整合教學目標,積極開展歷史教學活動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為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整合教學目標,積極開展歷史教學活動。一方面,教學目標是培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立足點。對此,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先對歷史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細致分析,細化教學目標,明確區分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適度拓展歷史教學范圍,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鞏固好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在開展日常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并用歷史思維模式來思考問題,注重采用問題教學的方式,明確教學目標,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學生歷史知識學習的水平。比如,在學習“鴉片戰爭”這一節內容時,教師應通過課前引入“為什么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及“鴉片戰爭中,清朝為什么會失敗”等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
2.2注重史料結合,培養核心素養與價值觀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為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注重史料結合,培養核心素養與價值觀。一方面,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講解某一單元課程時,教師應引入史料結合的方式,延伸教學范圍,這樣既有助于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歷史課程的重難點知識,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育。比如,關于工業革命這一內容的講解,教師可在課前將有關的圖片、文字及視頻等史料資源包提前發給學生,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有效解決歷史課堂教學資源不足、教學內容單一等問題。
另一方面,歷史時空觀念是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時空角度出發,按照時間順序將歷史事件、發生地點、主要人物等聯系起來,強化學生的歷史時空概念。也可引導學生自主繪制歷史時間軸,系統性地看待歷史事件,讓學生在歷史課堂學習的同時,加深對歷史事件的感知與變化,進而推動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素養的培育。
2.3創設歷史情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為真正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需要創設歷史情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創設歷史情境是培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對此,教師應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實施情境教學,能有效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教材,激發學生的歷史情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歷史時空觀念等核心素養,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一,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的歷史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中國通史》這一紀錄片中,以中華文明的燦爛文化為主線,詳細介紹了中國境內從遠古時期到清朝滅亡的歷史,有助于學生直觀了解中國的歷史全過程,實現培育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等歷史核心素養的目標。
第二,可通過個人演講或小組合作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比如,在講述中國近代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課前引入歷史人物的事跡或圖片,如林則徐、康有為及梁啟超等。也可以小組合作等形式,讓學生分別講述偉大人物的歷史事跡,并學會客觀地看待歷史人物,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以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前提,應從創新教學方法、整合教學目標及構建教學體系等幾方面入手,既要注重學生歷史學科成績的提高,也要重視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育。通過一系列措施來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積極培育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及家國情懷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生鵬.學科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0(11):61-63.
[2]李程豪.學科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的教學優化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9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