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憲永
◆摘? 要:學科教學,既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又有知識的內在聯系;學科知識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德育的相通性。數學學科也不例外,它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小學數學教材的許多地方都蘊涵著德育內容,如愛國主義思想的滲透,尊師愛生情感的培育,高尚情操的陶冶等這些德育內容以優美的主題圖呈現與具體的數據相結合,對小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但在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卻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本文筆者以小學數學課程為例,分析數學課寓德于教現狀和教育意義,并從三方面闡述小學數學課寓德于教方法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數學課堂;寓德于教;教學實踐與探索
學科教學,既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又有知識的內在聯系;學科知識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德育的相通性。數學學科也不例外,它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學科思想教育是對思政課的有效補充。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的許多地方都蘊涵著德育內容,如愛國主義思想的滲透,尊師愛生情感的培養,高尚情操的陶冶等這些德育內容與具體的數據相結合,對小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寓德于數學課堂教學中,并深入發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通過多種途徑與方法,將德育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一、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的現狀分析和教育意義
寓德育于小學數學之中,這是教書育人、全面實施數學教學目標的需要。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做法可以說是越來越被重視。但是,在部分數學老師身上仍存在著教育誤區:部分數學教師仍認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的教學中進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隊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沒什么德育可以滲透,沒必要把數學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掉臂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生搬硬套一些德育名詞進行說教、灌輸,有的還外加許多教材之外的德育內容,滔滔不絕地分析、講解,以至于本末倒置,嚴重降低數學課的品質。其實不然,小學生處在人生啟蒙的年齡段,特別需要家長、教師的關懷和指導。不論任何學科,包括數學都離不開德育教育,只有把智育和德育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寓德育于小學數學之中,勢在必行。教師應創設教學情境,把準德育滲透點,寓德于教,經過本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化學生,以自己嚴謹的工作作風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再是主觀地傳授知識,而是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一起游戲,一起交流,而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對話卻有著多層內涵,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溝通和交流,它追求的是平等、民主、公正的交流。我們身體力行,走入孩子的心靈深處,用咱們和藹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響他們,用咱們溫柔的話語感化他們,處處做學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感染學生,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課堂教學中寓德于教的實踐與探索
小學數學教學,知識性和思想性是相互統一的,寓德育于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是完全可以的。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要優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悟道明理,堅持將德育滲透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才能發揮課程育人的作用。經過十幾年的數學教學經驗,對寓德于教方法進行實踐與探索。
1.寓德于教,側重在寓。在數學課堂中進行思想教育,要注意發掘教材的內在思想性,并結合實際進行思想的滲透,使學生的素質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出示元、角、分票面給學生看,是為了讓學生知道人民幣的作用,人民幣是由國家統一印制發行的,是全國通用的,通過這一環節,向學生滲透了數學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思想;又如 《認識角》的教學,教師可以創設引導學生到生活中找角、動手做角等的情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認識了角,又感受到角的美,還無形中滲透熱愛生活、愛護公物等的教育。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激發了學習興趣,豐富了思維,擴大了知識視野。
2.事理激勵,滲透德育。感人、生動、典型的故事能創造毫不拘束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受到啟發,數學課中的德育是有機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而不能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內容來教學,更不能喧賓奪主地外加許多德育素材,把數學課上成思想品德課。例如,在教學認識《圓周率》這個知識點時,結合教材的閱讀資料:“約1500年前,中國有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6位小數的人”這句話,適當介紹了我國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充分展示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寓愛國主義思想于課堂教學之中,激發學生為國家的富強而努力學習,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長大后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的雄心壯志。
3.活動育人,潛移默化。素質教育糾正了應試教育從書本到書本,從知識到知識的弊端。開放了課堂,打破了圍墻的限制,讓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走向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例如在教學《數數、數的組成》時,讓孩子們數校園內教學樓有多少個教室,上學途中看見多少棵樹,數一切的東西,讓學生感覺到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讓他們體會到數學是綠色的,常青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從而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生在聽時、看中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尤其要用數學的眼光、德育的目光去對待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和德育問題。這樣的例子在數學教材中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思想內容,寓德于數學課堂內外之中,才能因勢利導,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