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章
摘要:數學學習并不只是讓學生寫出解題過程或者熟悉概念,而是要讓學生對數學要素進行合理的聯想和加工,從而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鴿巢問題》在數學問題和現實生活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鴿巢問題》中數學原理的探索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生活的更多認識,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鴿巢問題;教學探索
《鴿巢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十分經典的一種問題,旨在讓學生借助于實際操作,形成相應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意識,從而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分析《鴿巢問題》的特點,結合所教授學生的特征,使用適合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對《鴿巢問題》的理解和掌握。
一、《鴿巢問題》分析
《鴿巢問題》又稱之為抽屜問題,是組合數學當中的一個問題。問題的基本框架是:假設有五只鴿子,飛進了四個鴿子籠當中,那么一定有一個鴿子籠當中飛進了兩只或者兩只以上的鴿子。從這個基礎的問題出發,可以抽象出鴿巢原理,即將多于kn個物體放進n個容器當中時,其中一個容器當中一定至少放進了(k+1)個物體。
二、《鴿巢問題》的教學思路
1.挖掘插圖,啟發學生思維
對于剛剛開始接觸鴿巢問題的學生而言,如果直接講結論,告訴學生解題的方法,是很容易導致學生思維混亂的情況的,例如“總有兩只鴿子飛進了同一個鴿子籠當中”,這種描述不僅拗口,而且十分的抽象,因此,結合小學階段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教師可以借助于插畫的功能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可以從視覺上對鴿巢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為后續學生對問題的抽象奠定好基礎。
為了方便學生理解這一問題,筆者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給每個小組分發五張牌(一定沒有大小王),然后對學生說道:“你們手中的五張牌當中肯定有兩張牌的花色是一樣的!”學生在聽到了筆者的話之后立刻去觀察牌色,發現果然是這樣!對這一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接下來,筆者再引導學生結合親身體驗去觀察教材上的插圖,用自己的話分析為什么會這樣。在學生對這個現象做出了自己的解答之后,筆者再讓學生去思考教材上“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放進2支鉛筆”當中的“至少”是什么意思,從而讓學生初步精力鴿巢原理形成的過程,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
2.設計發展學生思維活動
經驗的積累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因此,在鴿巢問題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對鴿巢問題的認知情況,設計出符合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活動當中積累經驗,使學生可以在經驗的分析中獲得抽象和普遍發展的概念。
例如,基礎的鴿巢問題是將n個物體放進到n-1個容器當中,那么總有一個容器當中會裝有2個物體,筆者將這個基礎鴿巢問題的思路用操作的方式給學生演示出來。同時,在演示完成了之后,筆者又對這個簡單的數學現象進行了擴展,讓學生想一想如果將5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當中,那么一個筆筒最少要放進多少支鉛筆?如果將11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當中呢?在對這些擴展問題進行擴展之后,學生得到了5 3=1……2和11 3=3……2的結論,因此,在分析過后,學生得到了結論,至少數等于商加上1。這樣,通過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展開必要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對鴿巢問題產生了更加深入和完整的認識,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構建。
3.巧妙設計練習題
鴿巢原理是小學階段一個重要的數學原理,需要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然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經驗和知識儲備都存在不足的問題,對于剛剛獲得的數學模式是很難快速熟練運用的,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鴿巢問題和鴿巢原理,教師有必要根據鴿巢問題模型來設計相關的練習題,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科學訓練,從而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并且鍛煉學生的抽象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
比如,筆者在學生基本掌握了鴿巢原理之后,給學生提出了以下的問題:哈哈一共有5支鉛筆,他要將這5支鉛筆放進到4個鉛筆盒中,請問這4個鉛筆盒中總有一個至少要放入幾個?按照前面的思維學習,學生已經了解到了至少數等于商加上1,子因此,現在有5支鉛筆,4個鉛筆盒,可以得到商等于1,余數是1,因此,至少數為1+1=2,從而得到答案為4個鉛筆盒當中總有一個至少要放入2個。在引導學生利用鴿巢原理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確保學生對這一模型的掌握,讓學生可以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具體的鴿巢原理模型,熟練地使用“至少數=商+1”這一結論,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數學思維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在小學數學《鴿巢問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建立在學生的實際認知之上去展開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通過實際的問題構建出鴿巢原理,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分析和探究,提升教學的效果,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淑紅.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葛芳.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