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聰霞
摘要: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機,在這一階段,教師需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影響他們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盡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本文通過探討如何培養低年級語文學習習慣,希望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而且還將使學生終身受益。在小學發展良好的語文學習技能是最佳時機,因此,教師不應該忽視小學生語文學習技能的形成。如何在教學中灌輸良好的語文學習技能并讓學生終身受益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
一、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按時完成作業是強調最好每天在特定時間進行作業,可以在放學后,父母下班回家后或晚餐后。一旦到了那個時間點,需要停止其他活動,努力完成老師留下的內容。在做作業之前,讓孩子做好準備工作,如喝水、去洗手間、準備文具等,然后安心地做作業,停止做其他事情。完成作業后,教孩子們檢查的方式,讓他們知道如何檢查以及檢查什么。例如,孩子寫完生字后,讓孩子找出其中是否有錯字。或者是要求學生在抄寫課文或造句時檢查有沒有錯字以及錯誤的標點符號。讓學生養成準時完成家庭作業的習慣,要求父母的充分合作以及家校的共同努力,以使學生不斷進步[2]。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與學生的閱讀密切相關,應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這些書可以是圖畫書、童話或寓言,也可以推薦一些兒童讀物。首先,可以先閱讀拼音書籍,然后逐步學習更多的生字,然后再閱讀不帶拼音的書籍。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許多新的生字,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生字并加深了理解。同時,知道了許多有趣的故事。這種良性循環將鼓勵學生將閱讀視為一種愛好。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做看圖寫話,通常情況下,讀了很多書的學生會密切觀察,表述流暢,而閱讀少的學生甚至可能不會寫出完整的句子。隨著教育的改革,對閱讀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讓學生養成從小就愛讀書的習慣,這將對他們的未來學習有很大幫助。
三、培養在生活中累積作文素材的習慣
小學階段學生寫作時常存在照搬作文書、假大空、胡編亂造的問題,為了使小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就需學生貼近生活、力求寫實,在生活中尋找素材。考慮到小學生的閱歷,生活中的素材他們可從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大自然來入手。一是校園生活從學校、班級開展的活動,校園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入手,常見的升國旗、上課、運動會、同桌、課間斗嘴等,都可觀察后寫實;二是家庭生活從家庭成員的日常相處入手,細心體驗家庭生活,留心觀察,及時記錄下家庭真情片段、點滴小事,用點滴小事打動人心;三是社會生活可從上下學路上、小區、超市、路邊攤等入手,記錄下吸引自己目光的瞬間,同時也可通過電視、新聞、廣播來了解社會,記錄社會并形成素材;四是大自然素材可從路邊植株、公園、野外等入手,來引導學生體驗自然日常,感受大自然,體味自然日常。學生體會自然日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確定觀察目標,記錄大自然事物的具體變化,由表及里地去記錄、觀察,促使學生在撰寫相關自然主題時能更加具體、條理更為清楚、描寫更加細節準確等。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寫生活日記。生活日記不是流水賬,需要有重點,即“圍繞一件事來寫”,寫作時做到先說后想、分段式寫作,一來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組織能力的提高;二來作文的開頭、經過、結果一目了然,作文更有邏輯性。寫作后教師還可在班內開展日記交流課,在學生評價、教師點評中激勵學生寫作興趣,助力學生了解自身寫作存在的不足,進而改正提升。
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交流的習慣
小學的語文口語課是實用而全面的,它要求學生在許多方面進行互動和交流,與實踐和現實生活密不可分。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實踐活動來發展口語交際技能。首先,應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和語言水平對他們進行合理的分組,以幫助他們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改善口語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在交流和討論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根據難易程度來劃分討論內容,以逐步形成完整的口語交際教學模式。其次,根據學生在交流互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老師及時指導和解決這些問題,并為學生實現全面進步提供指導。教師在口語交際過程中也要注意學生的態度,鼓勵學生將理性思維和情感相結合,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將他們的想法付諸實踐,并鼓勵每個小學生養成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健康習慣。當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他們可以及時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五、培養學生善于想象的習慣
小學生通常有好奇心和貪玩的特性,這也是孩子年齡的主要特征。教師可以在發展閱讀和寫作技能時從這兩個方面入手,從而提高他們對學習和潛意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有兩種主要方法可以增加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一是多媒體資源的使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特性,以圖像或視頻的形式呈現文章,以刺激學生寫作,同時減少理解難度,增強學生的想象力;二是做讀寫練習。開展活動是增加興趣的主要手段,教師應根據閱讀和寫作的不同學習需求選擇適當的活動發展方法,以便學生可以采用結合閱讀和寫作的新教學方法,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
例如,在學習《日月潭》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日月潭美景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美麗的景色。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朗讀段落,讓學生想象自己身臨其境的感覺,那種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在作者寫到樹木茂盛、群山環繞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種美景的樣子。通過引導學生合理想象,從而激發學生想象力。通過學習課文的好詞好句,讓學生進行寫景作文的撰寫,在教室里組織學習任務,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技能變得更加有效,這也是教師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主要目標。
結論
簡而言之,在小學低年級讓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習慣非常重要,這對學生學習的未來有很大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在一蹴而就,需要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逐步形成。如果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那么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將會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楊彥軍.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成才之路,2014(17):71-71.
[2]陳玲玲.淺談如何培養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教育(文摘版),2016(2):00064-0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