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獻
摘要:在小學學校教育工作的開展,德育教育是基礎也是核心,其開展效果的好壞不僅影響著素質教育的落實,還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就圍繞小學班主任應如何有效開展德育工作進行了研究,以期進一步提高小學德育教育的水平。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路徑
引言:
小學生思想觀念尚未成熟,心性比較幼稚,在成長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這就要求班主任能夠重視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不過,與語文、數學等文化教育不同,德育教育并沒有具體的知識內容與評價指標,同時班主任也無法將某種思想觀念直接灌輸給學生,另外在時代不斷發展下,傳統德育手段與方法已經難以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因此,作為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班主任要積極探索新的工作路徑,提高德育工作質量,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支撐。
一、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關鍵性
德育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人格、品德和品質的培養應高于知識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小學生所形成的價值觀、養成的行為習慣,都將影響到他們日后的發展,甚至伴隨其終身。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班主任有責任與義務培養小學生的人格、品德與品質,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此外,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可以為文化知識教學奠定基礎,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二、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路徑
(一)提升個人道德素養,樹立良好榜樣
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能力都還處于不斷成長的階段,同時他們還未形成理性的、正確的是非觀,容易被身邊的人所影響。在平時的生活中不難發現,小學生經常會模仿一些成人的行為,有的是模仿身邊的人,有的則是模仿網絡上的人,而班主任作為他們生活中最親密的人之一,學生也會模仿班主任的言行[1]。因而,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首先需要提升個人的道德素養,規范言談舉止,努力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引導學生能夠從小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例如,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著裝,不能過于浮夸,保證整潔,以此讓學生能夠摒棄這方面的攀比之風;另外,還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因為某個學生學習不好或者家庭條件不好,就挖苦或不關心他們,這樣不僅會讓那個學生受到傷害,還會給其他學生帶來不好的示范。所以,班主任需要真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與學生能夠成為和諧相處的好朋友,這樣才能培養出有仁愛之心的好學生,也能讓學生服從管理。當然,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內容,班主任還要從其他方面進行自我約束,避免給學生做出不好的示范,影響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關注學生心理,培養學生美好品質
班主任德育工作效果如何,一般主要是根據學生的言談舉止進行判斷與評價,而小學生的言行往往都是源于內心,如一個憂郁、自私或狹隘的人,其言行往往都是充滿負能量、惡意的,但若是一個善良、陽光的人,他們的言行則透露著溫暖。小學生因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內心相對比較脆弱,在遇到挫折或困難時不能正確的對待,從而使其性格發生了的變化,不利于學生形成陽光心態,擁有美好的品質。因而,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加以關注,要根據不同情況予以學生細致的指導與關心,幫助他們及時排解不良情緒,解開心結。具體來講,班主任要先轉變觀念,避免以說教的方式對學生實施心理輔導,而是應當尊重、信任學生,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相處,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難以達到預期的工作效果。其次,班主任不能以自身的立場、身份或經驗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而是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在當今社會,小學生面對著激烈的考試競爭、枯燥的學習任務、觀念不當的家庭教育以及人際關系的矛盾等,這些都有可能會造成小學生的心理失衡與壓力[2]。因此,這就要求班主任能夠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具體的心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方式幫助學生排解,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美好品質奠定基礎。
(三)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提升思想境界
在傳統的教育思維下,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中,都比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運用,而對德育工作缺乏重視。為了能改變這種現狀,班主任應將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德育教育說到底就是對學生的心靈、精神的培育,而在這一過程中,文化無疑是最好的資源與養分,尤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經千年的傳承,如今所留存下來的均是文化瑰寶,蘊藏著先圣的可貴精神與高尚思想,這對人生觀與價值觀正在養成的小學生而言,有利于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而,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應通過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方式,讓全體學生能夠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其道德修養。例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名言名句,然后經過篩選之后將其制作成掛畫,張貼在教室內的墻壁上,這既能起到美化教室環境,還可以起到警醒學生的作用;要么可以對黑板報進行定期更新,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創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創作黑板報的過程中加深對這些優秀文化的認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此外,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舉辦辯論會或演講比賽等活動,使學生可以深刻體會中華傳統美德,如仁、義、禮、智等,以此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四)深化家校合作,完善德育教育體系
在素質教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德育教育逐漸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與重視,許多學校開始加大德育教育力度,班主任作為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與道德修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德育教育并不是由學校或班主任獨立完成的,除了要將德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還需要家庭的配合,通過深化家校合作,保障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3]。首先,班主任需要在充分認識到家校合作對提升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價值基礎上,能夠積極學習與掌握家校合作教育的方式,以深化家校合作的方式,削弱家庭對孩子帶來的不良影響。由于家長對德育教育的認識不是特別全面,未能掌握合理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就要通過開展針對性的活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教育觀念,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與理念;其次,需要豐富家校合作的方式。家校合作的效果要想得到有效發揮,就必須豐富合作方式,如班主任在家長會或家長群里要鼓勵家長積極發言,就德育教育方面遇到的困惑或問題向班主任進行請教,同時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議,深化家校之間的合作。為了更好推動家校合作的開展,學校與家庭之間都應相互支持與了解,以此形成合力,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結束語:
德育教育作為當前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工作,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德育教育的特點,采取恰當的方式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以此能讓學生可以從小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高尚的品格與正確的行為習慣,為日后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啟航.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1):19-19.
[2]帥鈴鈴.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研究[J].好家長,2017,000(058):66-66.
[3]葉敏.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軟件:電子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