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翔
[摘要]近年來,隨著不同學科的交叉和技術設備的進步,認知心理學逐漸向多元化趨勢發展。認知心理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專業性較強的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程理論知識,更要求學生具備課程實驗技能。通過研究型教學模式及課程評估方式的轉變,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養,有助于解決現階段認知心理學課程教學無法適應學科發展和社會實際需求的問題。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本科教學;研究型教學;課程改革
認知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專業教學計劃中的核心課程之一。近年來,所屬學科發展的推動和課程教學方法的更新,引發了認知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熱潮。實踐出真知,多輪教學改革也加深了人們對認知心理學課程教學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對學科內涵和教學模式進行深刻反思和重新構建,有利于切實提升其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相長,促進所屬學科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目前對認知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經驗主要集中在學科內涵、實驗教學、教學模式、考核體系四大方面。
一、認知科學飛速發展背景下“認知心理學”課程教學體系、方式的不適應
傳統認知心理學在近幾十年內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實驗范式來看,認知心理學發生了從最初信息加工取向的計算機隱喻發展到聯結主義取向的腦的隱喻,隨后第二代認知科學興起,認知科學更加強調心智的具身性、情境性、動力性.在實驗范式發展的同時,實驗設備的多樣化也為認知心理學這門學科帶來大量的實驗結論.學科的蓬勃發展更加凸顯出當前“認知心理學”課程教材的相對滯后.眾多學者編寫新時代教材時試圖納入更多內容,總是遭遇難以逾越的尷尬.由于現有學科發展內容、范式的駁雜,原有的認知心理學知識體系難以容納過多的知識容量將幾種實驗范式下得出的結論融合之時存在明顯的拼接之感.在教學過程中亦是如此.一些認知心理學課程的專任教師將這些新知識作為一章(或幾章)來介紹學科發展新趨勢,脈絡雖然清晰卻割裂了知識的承襲性.另一些教師則認為融合是必然趨勢,然而在教學內容的揀擇上卻出現困惑.想教給學生更多,但究竟如何使這些知識能夠融會貫通卻成為他們面臨的難題.既怕學生所學內容過多而不堪重負,又思考知識太少無法形成完整的脈絡體系.也許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來思考這一問題.周光禮、朱家德(2009)曾經提出:受知識規模的影響,課程的組織形式可分為能力導向型和知識導向型.在知識總量有限的情況下,掌握知識本身成為教育的目的.而隨著知識爆炸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課程組織形式面臨挑戰:無論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教師都教不完浩如煙海的知識.因此,培養學生內在的能力,尤其是主動精神、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教育的目的.當前認知心理學學科正處于知識爆炸時代,傳統的課堂組織、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本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能力為導向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二、研究型教學模式課程改革的成效評估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培養
根據學前調查中學生的反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視頻導入、課堂互動、小組合作學習、課題研究等多種教學方法,擺脫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相較于傳統教學,研究型教學模式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研究過程,在本課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關于研究設計的想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自主完成完整的科學研究過程。總體來說,調整后的課程通過多種渠道增加了學生對本學科的了解,并使學生卷入教學設計的具體環節,對教學設計產生較強的參與感、獲得成就感[5],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對認知心理學學科以及科學研究的興趣。
(二)學生的研究水平得以提高
認知心理學是一門方法論課程,其精密、科學、巧妙的實驗設計是心理學專業學生所要學習和掌握的科學研究方法。在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中,增加研究設計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們組成4~5人的研究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分析、報告撰寫,在完整的研究環節中他們能更好地領會內在的實驗邏輯,逐漸形成科學的實證思維。同時,學生在實踐中嘗試運用教師所教授的認知心理學的經典研究范式與多種常用實驗設計,加深了對這些教學核心內容的記憶與理解,也從中獲得了科學研究的經驗。
(三)學生的應用能力得以拓展
認知心理學不僅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不只是引導學生完成一次研究設計,還需要幫助學生明確科學研究的問題、觀念、方法以及思維方式,讓學生擁有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性技能。在課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二十余個研究設計,涉及知覺、注意、記憶等多個領域,例如“名字和面孔的主觀匹配程度對人物再認的影響”“漢字的字形飽和與語義飽和現象研究”等。這些研究問題都來自于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觀察,研究的結果解決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在課程外,學生還自由組合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項目,設計實驗以探究生活中感興趣的現象與問題,真正將認知心理學課程中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三、結語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領域重要的分支學科,具有實驗性和專業性強的特點。現階段采取的狹義的信息加工心理學定義已不能適應認知心理學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教學改革中宜采取廣義的認知心理學的概念范疇。實驗是認知心理學的基礎,認知心理學的教學改革應重視并優化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專業實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素養。研究型教學模式有利于配合實驗教學的開展,改變教學效果不佳的現狀。另外,還需要改變當前陳舊的考核方式,發揮教學評估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采用多種考核方式促進認知心理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1]蔣欽,王恩界.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認知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J].大學教育,2016(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