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錦
摘要:國學經典在不同的認知中呈現千人千面的觀點,有人認為國學經典實際上就是在歷史流傳下來、在某一方面具有權威性的文學著作,其在運用的過程中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凸顯了整個時代的歷史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國融入國學經典使其能夠對文學中蘊含的魅力價值產生了解,同時在對其典故以及故事進行剖析的過程中,也將更加明確國學經典對一個時代的歷史價值,深化對時代歷程的感知。但不可否認的是經典是歷久彌新的印記,作為一個國學經典作品,在運用的過程中具備著永恒的精神內涵值得追尋。本文將對小學國學經典誦讀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國學經典;中華文化;誦讀
1 引言
國學經典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將其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知傳統文化的內在精髓,進而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奠定良好基礎。以下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開展策略進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提升小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能力。
2 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國學經典教學與社會文化脫節
在當前社會節奏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功利主義以及享樂主義出現的概率也在不斷提升,傳統的理論文化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其中的《詩經》《傳習錄》等在現代生活中發揮的指導作用并不強,因此許多小學生在沒有充分引導的環境下將忽略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感知,由此將導致國學經典融入課堂的概率降低,學生也難以對其中的文學內涵進行發掘。
2.2 國學經典教學模式單一
由于國學經典與現時代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異性,而部分語文教師在講授國學經典如《莊子》《孟子》等經典作品的過程中依然采用固化的思維模式,進而使得小學生生難以調動閱讀的興趣,同時在講授的過程中對于其中的重難點知識并沒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進而使得學生的感知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單向的國學經典講授將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
2.3 閱讀理解存在困境
國學經典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其中的《周易》《道德經》以及《論語》等都主要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由此將增加了小學生生的理解難度,在閱讀的過程中將出現部分語句意義難以領悟以及典故難以理解的現象,部分學生在閱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出現一知半解的現象,甚至對于存在大量晦澀難懂字詞以及沒有譯文支撐的國學經典,部分學生將出現放棄閱讀的現象,由此將難以提升小學生語文課堂中國學經典的教學效果。
3 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國學經典誦讀開展路徑
3.1 國學經典誦讀,剖析傳統文化內在美
國學經典實際上是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文學形式之一,語文教師需要充分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內在美進行剖析,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激發參與國學經典閱讀的興趣,同時也為促進其學習基礎知識提供保障。例如在國學經典《詩經》中一共有305首詞,其間不同的國學經典實際上都描述了不同的歷史背景以及事件,同時在國學經典的劃分上也存在不同的種類。通過多元化的介紹將使得學生能夠對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在此過程中教師再向學生介紹完《詩經》之后,而后在講《關雎》內容中將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形成一個完善的詩歌學習體系,進而為促進學生對詩歌大意的理解奠定良好基礎。在《關雎》國學經典的學習過后,教師將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這首詞主要表達人的基本情懷為什么要寫雎鳩呢?之后少年求而不得后有什么表現?”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和思考,進而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詩經》以及傳統文化的美感。
3.2 巧用故事,激發興趣
故事具有豐富的情節,由此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參與國學經典課堂學習的興趣,在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通過引用故事的方式使得晦澀難懂的國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誦讀和理解興趣。例如,語文教師可以著重講述一些通俗易懂的傳統美德故事,如“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匡衡鑿壁借光”、“車胤囊螢苦學”等,從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基本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學生了解中國古典文學豐富的內容。同學們讀《論語》前,可以先給同學講吳太伯退位的故事;讀柳永詞時,可以說柳三變按序寫的一段軼事;讀李白、杜甫的詩歌時,可以說他們各自的詩風情韻。小說能培養學生閱讀中國古典文學的強烈興趣,使學生在興趣引導下進行主動閱讀。
3.3 生活情境融入,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讀中國古典文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要使學生把讀書中學到的知識和原則應用于生活,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教學實踐來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完中國名著后產生人生感悟,從而不斷進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例如在《論語》中,孔子說: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易其道去之,不去也”。所謂的“義”,就是通過對義的引導調節達到義利兼備,這就是儒家的境界。董仲舒對這一理想人格的概括,就是“正其宜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這就是對“君子”這個人格形象的最直接的表述。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更加需要基于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進行深入感悟,而后將其融入到日常的為人處世過程中,進而為培養健全的人格以及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奠定良好基礎。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學經典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將其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將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知其中蘊含的豐富哲理,進而為培養良好的人格奠定良好基礎。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將國學經典中的精神內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進而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毛婷娟. 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研究[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55.
[2]淡麗靜,趙愛蘭. 淺淡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的意義及策略[J]. 才智,2020(1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