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振婷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科課程的開展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而作業是教師對其一定時期內學習情況的檢驗,以便于后續教學更好的開展。因此,語文教師應針對作業進行優化設計,尊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多樣的方法為其精心布置作業。讓小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達到鞏固所學的目的。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作業優化
前言: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能夠通過作業對當天所學知識加以鞏固,教師也能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應注重自主學習能力,而作業優化設計能強化小學生學習的積極與自主性,突顯課堂教學效率。故而,教師應以小學生為主體進行作業優化設計,促使其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得以全面提升。
一、設計開放性的語文作業
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知識相對枯燥,學生學習熱情普遍不高,課堂學習質量或許并不是很理想,還應加以鞏固,才能讓小學生掌握的更加扎實。然而教師在設計作業通常都是抄寫居多,不僅耽誤小學生過多的時間,且較為浪費精力,同時還會打擊小學生的積極性,效果反而不理想。故而,教師應對語文作業進行優化設計,打開思路,用豐富且多樣的方法精心設計開放性作業。盡量從內容、形式與答案等多方面做到全面開放,以此為小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使其能產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并在此過程中學會主動探究、思考及表達,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完成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
新課改要求培養小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強化其自主與創造性,故而,語文教師應對作業設計加以優化,要讓小學生能夠自主選擇。打破局限于教材的束縛與思想,發揮想象,設計應新穎且獨特,能夠吸引小學生注意力,以此培養其學習主動與積極性。讓完成作業不再是單一書寫的形式,可以轉化為語言表達或圖畫等多種形式。同時對于作業答案,需突破標準、規范答案的枷鎖,讓小學生能夠自由發揮,以此促進其創新能力的強化。例如在學習《白鵝》一課后,語文教師可以給小學生布置開放性的作業,選擇一種動物進行仔細觀察,再根據本課進行仿寫,善于繪畫的小學生,也可以用圖畫來表達。而小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動物后再進行描寫和繪畫,由于選擇的都是小學生所喜愛的動物,因此會觀察的更仔細,寫出的作文也會質量更高。這樣開放性的作業能讓小學生更感興趣,從而主動完成作業,促使綜合能力與素養得到全面提升,達到鞏固所學目的,大幅度提高小學生學習質量。
二、設計趣味性的語文作業
語文是整個小學階段教學中一門重要課程,打好基礎有助于學生日后更好的學習與發展。雖然教材內容以文字為主,枯燥且繁瑣,但卻是小學生必學的內容,扎實掌握知識不僅僅要依靠課堂,在課后作業中能起到同樣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在優化設計語文作業時注重趣味性,在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特點與愛好后,將具有趣味性的元素融合在作業中,將小學生的興趣充分激發,使其愿意并主動去完成作業。不僅能及時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還能培養小學生各項能力與創新思維,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同時小學生也能體會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從而保持積極的心態,更好的融入到后續的學習中,促使小學生學習質量得以大幅度提升。
興趣作為小學生愿意并主動學習的動力,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小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通常都是布置大量書寫形式的作業或練習題,完成的質量也僅體現在是否完成或正確率高低上。在這樣一成不變且枯燥的形式下完成作業,極易讓小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影響教學效率。故而教師在作業設計上應進行優化,注重趣味性,以此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風向袋的制作》一課后,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的語文作業,讓小學生制作風向袋,親自動手操作實踐,看看是否真如課文中所述,有判斷風向的作用。設計如此具有趣味性的語文作業不但能將小學生的興趣充分激發,使其主動積極去完成作業,達到鞏固課堂所學及扎實掌握知識的目的,從而體會學習語文的樂趣,讓小學生學習質量及語文學科教學效率得以全面提升。
三、設計層次性的語文作業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科應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其打好扎實的基礎。但由于小學生在思維、認知、理解、學習等方面能力都不相同,個體間存在差異無可避免。而作為教師應予以尊重,并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小學生,不但要在課堂教學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同時在課后設計作業時也應考慮到這一點。做到因材施教,突出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將小學生的特長充分發揮出來,彌補其不足之處。教師在作業優化設計時要注意先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習、理解、分析、掌握等能力,再將小學生合理分為優等生、中等生與后進生三個層次,最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為其設計課后作業,確保能滿足每一個小學生的學習需求。
由于每個小學生之間都存在個體差異,故而,教師在設計作業方面需充分了解這一點,并運用分層方法,確保每個小學生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圍之內更好的完成語文作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例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課后,學習能力強的優等生,教師要在作業優化設計上,使其不但要會背,還要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內容,并尋找與其相同類型的古詩,再進行對比,領悟內涵與作者情感;對于中等生而言,要使其會背,了解古詩的意思與相關知識;對于后進生要讓其會背誦與默寫即可。這樣分層對語文作業優化設計不但能讓小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還能起到鞏固所學目的,從而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確保學生學習質量及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得以穩步提升。
總結:
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教師對作業進行優化設計時,應考慮到此階段小學生的特點。并注重開放性、趣味性及層次性,讓小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得以在作業中加以有效鞏固,將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同時減輕小學生學習負擔,推動其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全面提升,讓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得以充分發揮其作用,為教師后續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成興龍.小學語文作業布置優化措施[J].新課程,2021(7):213.
[2]邵愛玲.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小學語文質量[J].新一代,2021,25(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