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發
摘要: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需要重新樹立課程教學理念,構建化學學科德育教學課程體系。本文對于當前初中德育現狀進行分析,重申了德育對于初中化學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結合初中化學的內容提出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精神、團隊合作意識以及環境保護意識等教學策略。
關鍵詞:德育;初中化學;愛國主義;團隊合作意識;環境保護
初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體系成長的重要階段,承擔著重要的德育教學任務。在初中階段的教育,不僅需要傳授學生學科知識體系,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而初中化學也是開展德育的重要場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方式,采取正確的德育教學方式,從教材中挖掘出德育教學的資源,對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德育對初中化學教學的促進作用
化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教材中也蘊藏了許多德育的內容。化學教師在具體的執教過程中,在課堂教學內容中滲透德育的內容,這對于初中德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主要是德育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品質,尤其是心理發展發展方面,進一步促進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調控能力。另外德育教學內容需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進行結合,有利于學生對于化學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二是德育教學有利于塑造學生科學的態度,化學作為圍繞著實驗而形成的知識體系的學科,因此化學教學目標就是需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化學德育素材往往都會帶有一定的科學特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對于學生的態度造成影響,培養學生對客觀事實進行尊重的意識。
三是德育有利于學生形成社會責任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培育更多能夠解決社會問題的人才。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內容滲透德育,主要是為了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
二、初中化學德育教育的現狀
一直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初中階段許多教師和家長都過于重視學生的知識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導致了當前初中化學的德育開展情況不容樂觀,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重化學學科知識輕德育
在高考的影響下,中考已經成為了淪為成績分數的戰場。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學科知識的教育以及試題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培育學生的技能以及知識,但是忽略了學生的情感以及身心健康的發展。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升學率,已經完全放棄挖掘課本教材中的德育知識,導致了初中化學成為了一門習題課。
(二)教師觀念落后
部分教師由于教育理念落后,沒有接受新時代的教學理念。認為化學教育不應當摻雜其他學科的教育內容。因此在備課、教學以及課后反思時,都沒有將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導致了許多學生沒有機會接受德育教育。當前仍然是在課堂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德育發展極為不利。
(三)缺乏相應的量化考核標準
目前教育部門提出了德育為核心的教學要求,引導中小學教師構建德育教學課程發展觀。但是由于德育工作細瑣,在短時間內難以看出成效,而學校又難以通過具體的量化方式,來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這就導致了德育教育十分蒼白無力。
二、德育融入初中化學教學的策略
(一)在化學教育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由于應試教育中,教師過于重視成績和分數,導致無法在初中教學中發揮德育的作用,并且還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提倡教學中引入德育的內容,不僅能夠豐富課堂的趣味性,還能從相關的故事情境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比如說在教學中,引用一些著名化學家研究的生平事跡,讓學生了解到科學研究的不易,感慨中國化學家為了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比如在學習化學元素和生活的內容時,可以引用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事跡。再比如學習金屬資源的利用時,可以介紹我國冶煉鐵器的歷史,以及煉鐵的流程,然后通過PPT播放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狀況以及成就,比如1996年鋼產量突破1億噸的發行的郵票、煉鐵高爐等。通過介紹中國煉鐵事業的發展,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在化學教育中融入團隊合作意識
團隊合作意識也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在初中化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不僅是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有幫助,同時還能夠提升課堂的學習氛圍。另外在課堂的小組合作過程中,還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
比如說在學習二氧化碳性質時,首先教師提出實驗的主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嗎?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學情,按照差異性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接著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
其中一個小組提出方案:用一個塑料瓶子收集二氧化碳,然后往瓶子內部注入石灰水,塑料瓶變癟,皆可以說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另外一個小組反駁:澄清石灰水會和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塑料瓶也會變癟,不能說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最后各個小組互相討論后,向一個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塑料瓶內注入1/3體積的水,進行振蕩,如果塑料瓶變癟,那么就能夠說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隨后各個小組的代表分配好任務,讓各個小組的成員都能夠參與到實驗當中。整個實驗過程,小組成員完善實驗步驟,解決實驗中的難題,為整個探究實驗的成功盡自己的一分力,在這樣的氛圍中,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三)在化學教育中融入環境保護意識
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溫室效應對于人類的身心健康造成了重要的影響,時刻威脅人類的生存家園。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周圍的環境污染現象以及能源浪費的情況,進一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環境和節約使用能源,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比如在學習愛護水資源的章節內容時。教師首先用多媒體導出被污染的河流圖片,然后進一步利用圖片向學生介紹國內介紹全世界淡水資源分布、中國淡水資源分布情況等,從而讓學生意識到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然后再利用工業、生活、農業對水體污染的視頻,讓學生思考水體污染的原因,最后進一步延伸教學的內容。比如水體污染、水體富營養化,是由于水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過高,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使得原本清澈透明的水面隨藻類顏色的不同,而呈現藍色、紅色、紅褐色等。“水華”、赤潮等現象,是因為生活中的污水含有大量的含磷洗滌劑。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的意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的內容主要是化學實驗和化學理論,人文性知識內容相對較少。這就需要初中化學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學資源,結合現實生活,聯系化學史料,開發具有德育意義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焦小品.淺談初中化學滲透德育的實踐和體會[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00(002):170.
[2]潘水英.初中化學教學滲透德育[J].教育,2020,000(004):19.
[3]王伯友.基于初中化學課程的滲透式德育培養[J].當代家庭教育,2020,000(004):P.172-172.
[4]張曉芳.淺析初中化學教育中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20(9):0166-0166.
[5]梁淑瑤,范艷花,柏.如何將德育滲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J].教育教學論壇,2020,000(01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