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鋒
摘 要:獨立思考能力是指獨自一人面對問題時能夠利用自身經驗分析、解決問題,體現了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本文論述了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并針對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數學思維;養成策略
數學學科內容抽象且復雜,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但傳統教學方式不注重思維素質的培養。那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鍛煉思維邏輯,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進而提升數學水平。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小學階段是數學教育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決定著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具備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后,可以準確理解數學含義和表述,靈活解決數學問題,進而提高學習效率[1]。另一方面,獨立思考能力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索欲望,促進知識內化,并轉化為自身能力。另外,數學學科的學習需要具備嚴謹的思維,而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地位
小學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設計教學活動時從學生角度出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水平不高、自制力差,教師需要巧妙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融入趣味元素,吸引學生興趣。這樣才能誘發學生探索欲,提升教學效率,鍛煉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概念時,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書本上的抽象概念。教師可引入生活元素,要求學生對比家庭成員身高、書桌、文具等,把厘米和米的概念具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2]。
(二)營造良好氛圍,設置交流環節
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才是課堂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灌輸,課堂氛圍沉悶乏味,缺乏參與感,不利于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對此,教師要從“教學”轉變為“導學”,創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見解。課堂互動交流環節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借此巧妙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積極發問、大膽質疑,在愉悅氛圍下享受學習樂趣,促進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這一課時,教師提問:角的分類有哪些?幫助學生鞏固、加深理解知識。接著引出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的特點,然后介紹等腰和等邊三角形,要求小組合作討論這兩種三角形的區別和聯系,在與老師互動時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3]。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可以促進素質發展,對其他學科起到協同發展作用。對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氛圍,體驗到數學的趣味性,進而喚醒數學學習的熱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設置疑問,學生經過嚴密思考后解答問題或者參與到共同討論中,教師肯定、鼓勵學生的個性表現,培養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這一課時,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便于思考的情境,布置任務:試圖依靠所學知識和教師引導獨自推理出圓柱、圓錐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4]。學生根據圓柱的特點發現圓柱可以拆分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而圓錐由一個扇形和一個圓構成。接著推理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這一推理過程運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利于良好學習素養的養成。
(四)聯系生活實際,開展課外活動
小學生好奇心重,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教師可綜合學生愛玩的天性,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優化課外實踐活動,拓展獨立思考的空間,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合作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實踐活動并非要是競賽類型,最好側重于合作交流活動。學生可以在這種活動中充分表達自我想法,學習他人思考方式,久而久之實現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教學計量單位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跳蚤市場”活動,學生在買賣物品的過程中鞏固人民幣換算、計量知識、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等。教師可靈活調整買賣規則,增加學生思考深度和難度,鍛煉數學思維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獨立思考能力對小學生未來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良好氛圍,設置交流環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聯系生活實際,開展實踐活動,進而促進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孫楊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269.
[2]王建紅.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20,18(17):134-135.
[3]徐業剛.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4):61.
[4]李艷輝.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3):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