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紫薇
摘 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當前小學習作教學存在的十分突出問題是,作文教學不但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而且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由于寫作教學不得法,導致寫作教學的效率較低,因此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與對策
一、引言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要求:“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條理,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養成留心觀察、思考、勤于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并對低中高年級分別提出了“寫話”和“習作”的具體要求。
這就要求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不但要準確地把握低中高年段學生習作重點,而且還要更準確地把握各年段之間學生習作的銜接點。從學生的語文習作基礎入手,分析當前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法,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二、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各年段習作重點把握不準,指導訓練不得法
例如,《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一、二年級的寫話教學是這樣要求的:“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在日常的說、寫話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沒有從興趣著手,不能很好地把握說(寫)什么,怎么說(寫)的問題指導與訓練,使剛入門的低年級學生一提到(說)寫話就感到頭疼,無從下筆。
(二)看重布局謀篇,輕視選材指導
內容和形式是辯證的統一。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從內容,并隨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的是指導學生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對于積累材料做到“三心”指導不到位。積累材料要做到經心、細心和耐心。“經心”是指在生活中隨時留心各種各樣的事情;“細心”指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物都要精微地觀察和認識;“耐心”則是指積累材料要堅持不懈。
(三)教學中讀寫結合訓練脫節
反觀當下語文教學,占據教學時間最多的是閱讀教學。但在讀寫結合這個關節上,難以將“讀”轉化為“寫”,仍然存在脫節甚至嚴重脫節現象,表現為“二重二輕”。
重選文,輕課文。作文指導,要盡可能以課文為例子,既可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又可將勁用在利用課文有效實現讀寫結合的策略和技法上。
重知識,輕方法。閱讀教學中,教師熱衷提問“寫什么”,傾向于解讀課文內容,忽視了圍繞“怎么寫”教學生如何立意選材、謀篇布局、遣詞造句。
(四)重語言積累的“量”,輕積累的運用的“效”
積累是學習語文的根本方法,而運用則是檢驗積累知識正誤以及提升能力的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積累與運用的脫節,使大多數學生只是起了一個倉庫的作用。猶如潑留西金的“那一堆”,東西是不少,然而不用,毫無意義。
語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實踐性,它和民族的文化緊緊相連,和生活實際緊緊相連。積累的語言不運用,就將失去了“源頭活水”的作用。
三、寫作教學提升對策
(一)夯實低中高各年段寫作訓練重點,達成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對各年段習作訓練重點及目標達成要求的十分明確。簡單地說就是:低年段進行寫話訓練;中年段進行段的訓練;高年段進行布局謀篇訓練。
例如,在中年段進行段的寫作訓練中,其重點是:繼續鞏固低年級的詞句訓練。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懂課文內容,著重進行自然段和邏輯段的訓練,開始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了達到這一閱讀教學的要求,三年級必須扎扎實實地抓好連句成段的訓練。訓練的重點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讓學生在了解幾種基本段式的基礎上,著重引導學生感知分析“承接”(側重于“言之有序”的訓練,)和“總分”(側重于“言之有物”的訓練)兩種重點段式的結構規律,并進行讀寫遷移的訓練。
(二)語言積累和運用同步進行
小學語文教學重在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教師在教學中應采取有效策略,用好教材,優化課堂教學,教給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通過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1.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積累的語言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合理時機,設計靈活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使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并沉淀積累。以故事描述、導游介紹、即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在說話中沉淀積累。
如教學《荷花》一課時,先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品讀著、賞析著、想象著,徜徉在葉老優美的語言中流連忘返。此時,教師問:“我想,一池的荷花恐怕不僅僅只這三種姿態,想一想,還會有哪幾種呢?”孩子們的想象起飛了:“有的還是小花苞,非常小。”“有的快脫落了,只剩兩三片花瓣。”“有的全展開了,隨風飄動。”……學生在反復的語言運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了自身語言,達到語言的再積累。
2.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
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對學生摘錄的優美詞句,要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讓他們體驗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
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在語文活動課上,可用成語接龍方式,找近、反義詞方式,指定一個意思要求用各種形式表達的方式等,指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語言,展現自己的語言能力。
總之,從讀到寫、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用語言文字的方式,同時借用一定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記錄下來,不但會形成優美的篇章,而且通過文字的記錄、書寫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態度、人生觀、世界觀的進一步思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驗生活,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小鋒.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C].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6.
[2]陳學平.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7(36):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