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才
摘 要:小學教學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越來越關注,這是近年來在小學教學中出現的重大改變。但是教師的關注往往只停留在關于核心素養的理論上,真正著手進行核心素養培育實踐以及在這一方面取得成就的教師屈指可數。造成實踐落后的原因與核心素養培育發揮作用的長期性有關。核心素養培育的優勢主要在學生解決更加高級深入的數學問題中才會逐步體現出來,這就造成了小學階段教師進行核心素養培育實踐意愿不高的問題。然而這卻是一項基礎性工程與長期性項目,因此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顯然不利于此項工作開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轉變自身浮躁的心態,積極投身核心素養實踐教學,通過對探究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反思能力等能力的培育,將數學核心素養培養貫徹到底,切實為學生發展負責。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分析
“核心素養”這一詞匯在近些年的教學改革中被提及的越來越多,這反映了教學理論的不斷進步。與設想相反的是教師的實踐與心態卻沒能與教學理論的更新保持同步。所以雖然核心素養在小學教育中被提及的越來越多,但是大部分教師只是空喊口號,并沒有在實踐中做出應有改變。這是因為受當下學校教育中的急功近利心態所影響,教師、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快速出成績,沒有人愿意把功夫浪費在耗時耗力的核心素養培育上。在教學改革中,改革的不僅是教學,教師的此種教學思想也應該得到徹底的改革,擯棄急功近利,做真正的實事,把核心素養培育落到實處。
一、利用教學提問培養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數學問題解決中的核心能力,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運用此能力可以將復雜的數學問題層層分離成簡單的數學問題,并且根據有效的數學解題邏輯使問題得到解決。教師對此能力進行培養應主要利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提問與引導,拒絕直接幫助學生給出答案,而是通過提點與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索與分解數學問題,從而幫助其鍛煉探究能力。
教師在進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中“分數混合運算”授課時,可以借助計算題以及應用題的解題,開發學生探究能力。在授課時,教師要注意始終保持探究過程的引導性,讓學生處在探索的氛圍之中,促使其進行積極的思考。在計算題解題中,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提問學生進行每一步的運算的原因,讓學生理解每一步計算背后的理由。在關于分數計算的應用題中,教師要提問學生應該先進行哪一未知數的求解,為什么要先進行該未知數求解的問題。通過這種分解數學問題的方式,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逐步獲得發展。
二、利用課堂授課傳授數學思維
數學學習是極其注重思維與邏輯的,而經過一代又一代數學教育工作者的積累,關于數學思維的理論教學已經初見成效,數學思維教學已經不像以往一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是成為了一種有跡可循的,可以訓練的思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將授課中教師運用到的思維方法給學生重點凸顯出來,讓學生理解教師在以何種模式進行相關問題的思考。學生在明確這些思維之后,會由下意識的使用,逐步過渡到有意識、有目的的主動使用,這樣一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中的“圓柱與圓錐”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轉化思想給學生講解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講解該節時,普遍是利用沙子、水一類的教學工具,把盛滿沙子的空心圓錐倒入空心圓柱之中來驗證它們體積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告訴學生這一過程是利用了數學思維中的轉化思想,通過借用教學工具輔助,將圓錐以及圓柱的體積同時變成水或者沙子的體積,再通過比較沙子或者水的體積,驗證它們之間的體積關系。
三、利用教學反思培養學生數學反思能力
在各項數學核心素養中,學生的反思素養培養是最容易受到忽視的,反思就是經驗總結的過程,缺乏經驗總結的學生,總是會在相同的問題下重復多次犯錯。而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從不斷的錯誤中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是教師核心素養培養中的重要任務。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習反思的頻率,進行經常性的反思總結學習,幫助學生積累經驗,培養反思能力。
在進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中的“比例的應用”一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學生反思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分析自己在“比例應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原因。
通過反思,學生普遍提出自己在比例學習中遇到了關于乘除法使用不清楚的問題,而教師通過反思找到了學生的不足,及時幫助學生進行了解決。在反思后,教師還提醒學生在每次學習完成后,都要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并積極改正。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一詞被越來越廣泛的提及顯然是一種教學進步,但是在這種理念進步的背后,教師的教學思維也應得到進步,這種教學思維的轉化問題恰好也是目前小學教學改革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改變自身急功近利的缺點,實現教學從學生長遠發展出發,真正做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 王春剛. 淺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J].中華少年,2018(36).
[2] 紀艷梅.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