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花
【摘要】核心素養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是很重要的。生命觀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點。文章首先分析了生命觀念知識架構,然后闡述了培養當代初中學生生命觀念需要遵循的原則,最后探討了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生命觀念培養的方法與對策。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生物;生命觀念;知識架構;培養策略
在現代教育發展過程中,中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對珍惜生命方面的意識較弱,遭遇特殊情況時很容易走向極端,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長,還會給別人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所以,在核心素養下,初中教師需要合理采用挖掘教材、舉辦講座等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全面滲透生命觀念,促使初中學生體會生命的奇跡,感知生命帶來的震撼,學會珍惜和善待每一個生命。
一、生命觀念知識架構
生命觀念是生物核心素養之一,表現的是人類對所有生命的態度,除去對別的生物態度外,還涵蓋了對人的生命觀念態度。初中學生第一次接觸生物,對諸多知識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教師在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過程中,需要對生命觀念知識架構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一)生命起源
通過對生物進化的學習,我們知道地球上原本是沒有生命的,而如今生機盎然,生存著八百多萬種生物。科學家推測,地球上起初生命形式十分簡單,在原始地球環境下,無機物在某種情況下變為形成蛋白質的有機物,這部分有機物在原始海洋下構成復雜的有機物,復雜的有機物匯集在一起構成越來越復雜的多分子體系,經過持續進化,演化為有生命特點的生物體。雖然該過程僅僅是推測,可是在歷史中也有證據,譬如形態解剖與胚胎學等,無需質疑的是生命是經過幾十億年的演變發展起來的,故而所有生命均應獲得尊重。
(二)生命得來不易
所有生命的出現均是偶然的,是宇宙之奇跡,通過學習人的生殖與發育以后,就會覺得毫不夸張,在父母的精子與卵子相遇以前,上億精子爭奪和卵子結合的機會,最優質的精子打破多重障礙,與卵子結合,從而構成了受精卵,此乃生命之起點。然后,受精卵正常分裂與分化,構成胚泡移至子宮,同時在子宮內膜著床,此時,父親和母親了解到了新的生命的存在,為保證新生命的安全要消除影響新生命生長發育的各種因素,才可以防止其在生長發育中由于多種因素造成的死亡或者畸形。這樣看來,世界上的所有生命生存下來均是奇跡,所以均應當尊重與珍惜生命,生命得來不易。
二、初中生物生命觀念培養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認知和體驗統一化
從某種角度來看,生命觀念的培養是認識生命世界的最佳方法與途徑。生命觀念是在生命科學思想方式基礎之上與探索結論基礎之上,通過生命現象的描述,獲取到生物學知識構成生命觀念,實現認識生命世界與闡釋生命現象的目標,此乃核心素養中的基礎內容。認識生命的核心就是體驗,所以生命觀念的培養重心同樣是體驗。在實際體驗中,任何事物均是有生命的。在生命觀念培養階段,初中生物教師應當將認知和體驗有效融合在一起,不僅要對學生講解生命觀念相關的知識,而且要使學生親身體驗生命現象,幫助初中學生在體驗中構成生命觀念,采取直觀且生動的方法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討生命世界,并且對生命現象加以闡釋。
(二)人文性和科學性相融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報告中表示,所有教育行動均需要將人道主義與科學技術的科學運用放置于第一位置。這表明教育發展必須要將人文性和科學性相融。生命是自然形成的,并且具有精神性與社會性,所以,在培養初中學生生命觀念的過程中,不單單需要科學探索生命觀念相關知識,也需要解讀人文,從目的上去探究與分析。生物教學事實上是有關人性的教育,突出人的真善美,抑制丑惡偽。我國發展初中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真善美。故而,生物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開展生命觀念的培養,不僅需要正確引導初中學生學習與生命觀念相關的知識,而且需要改變傳統生物教學純粹的理論講解方法,培養初中學生生命觀念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效提升初中學生對核心素養的認知和理解。
(三)要求統一和因材施教相融
要求統一和因材施教相融,規定初中生物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中,需要面向所有初中學生,不僅對學生要求統一,而且應當在了解學生實況、身體與心理發展、個別差異性等基礎情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差異化教學活動,促使全體學生均獲得良好發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
初中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培養生命觀念的時候,需要進一步了解與探究初中學生異同點,以學生生活經歷與家庭背景等為基礎,展開因材施教。比如對生命概念不清楚的學生,應當積極引導其加以理解;對生命觀念概念理解較為深刻的學生,為其布置難度大一點的作業,提高成績;對自學與遷移能力強的學生,讓其自主預習即將要學習的知識,提高綜合能力;對于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需要多多給予幫助,提升學生自我控制能力等。總的來說,不但應當對學生要求統一,滿足相關標準,促使初中學生在方方面面獲得良好的發展,而且要結合初中學生的差異性挑選差別化的教學方式,推動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三、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生物培養生命觀念的方法與對策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初中學生通過教師講解獲得知識。因此,為充分培養初中學生生命觀念素養,教師需要將有關具體知識加以轉換,適當地講解給初中學生。為推進初中學生思維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師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與對策。
(一)根據概念構建,構成生命觀念
觀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反映出客觀事物的一般的與本質的特點,是不容易被初中學生所理解與接受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初中學生觀念并非易事。但是,觀念是從概念加工獲取的,只要尋找到和生命觀念相對應的生物學概念與事實,就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尋找到立腳點。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需要將概念教學當成起點,不管是教學還是學習,均需要把概念當成基本點。為了有效落實概念教學,初中生物教師應當選擇適于培養初中學生生命觀念的概念開展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將生物學核心與常用概念聯系在一起教學。初中學生雖然會遺忘那些孤立的知識點,但是很難遺忘掉核心概念,反之會靈活運用。
觀念是從知識重新組合和內化中提煉來的,是長時間留在大腦里面的學習成果。所以,培養初中學生生命觀念的時候,不可以將知識內容淡化,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怎樣從具體知識提升至觀念。建立觀念并非讓學生背誦知識就能實現。假如學生僅僅關注表面上的內容,不進一步理解生物學概念,就無法真正有效提高知識構建能力。
(二)基于教材,進行主題探索
在核心素養下培養學生生命觀念,教師要主動挖掘教材知識,進行主題探索,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問題,借此培養初中生對生命相關問題的思考意識。初中生通過所學的生物知識了解到生命現象之間是緊密聯系的,從而提高對于生命的理解,知道世界上一切生命均有自身存在的作用和價值,可以深入體會到生命是何其珍貴的,進而學會尊敬世間全部生命,樹立珍惜生命觀念。
比如,教師教學“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內容時,可向學生提問:“為何人類要保護瀕臨動物?”學生經過思考以后給出了很多答案,比如“動物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樂趣”“保護基因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等。可是學生在概念方面并不理解教材中提到的“基因多樣性”和“生態平穩性”。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初中生,比如提問:“農田里的蛇變少會如何?”初中生根據自身所積累的經驗想到田鼠會增加,農作物就會隨之減產。如此,學生便可以理解保護瀕臨生物原理也是一樣的,旨在穩定生態。對于“基因多樣性”,教師要進行詳細解釋,使學生了解一種物種數量增加,那么基因就更加多樣化,表示有很大的進化空間,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所利用。
(三)開展實踐,感知心靈震撼
自然中的生物與生命現象是所有生物學知識的來源。初中學生光在課堂上是無法感知到大自然的神奇的。所以,任課教師要帶領初中學生走出去,在確保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把所學知識和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現象融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對生物理論的進一步理解,促使學生打牢基礎知識,激發出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感知大自然帶來的震撼。比如,教師安排學生到公園收集漂亮的樹葉或者花瓣當成標本,并開展顯微觀察,幫助學生了解植物細胞知識與如何正確使用顯微鏡,鞏固已學生物知識,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這一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初中學生觀察力,鞏固已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生命帶來的心靈震撼,感知動植物在惡劣的環境下對生存的渴望,進而樹立起正確的生命觀念。
四、結語
初中是學生思想與性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初中生物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科學滲透生命觀念,有效落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與生命觀念,積極引導初中學生關注與珍愛生命,摒棄隨意踐踏動植物的錯誤思想與行為,樹立起準確的“三觀”,培養學生積極的生命態度,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以后,可以自信地面對將來的生活,成長為時代所需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吳曉芳.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2020(37):51.
占旺華.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進探討[J].名師在線,2020(23):75-76.
楊玲.淺述初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2020(27):194.
姬小花.初中生物教學中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J].新課程,2020(27):195.
王世功,高文娟.初中生生命觀念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