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湘凌
摘? 要:誦讀是學生開展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學習方法。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引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陶冶學生的情操,實現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綜合性成長。本文以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現狀為出發點,進一步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探究
一、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現狀
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語文教師對經典誦讀已有了充分的重視,每天都會安排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但是很多教師對于經典誦讀的認知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認為經典誦讀就是讓學生透徹地理解經典文學的內涵。因此,很多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時,都會帶領學生進行經典文學的剖析,卻忽略了學生對誦讀內容的整體理解,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經典誦讀過程中的思維發展受到局限,無法進一步實現經典誦讀的價值。
二、小學語文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對誦讀內容進行深度的思考
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時,可以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試著自主對誦讀內容進行深度思考,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誦讀思維,還能讓學生在誦讀學習過程中尋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式,以推動學生在誦讀學習中的可持續發展。
(二)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
老師可以先搜集有關古詩文的課外小故事或者是背景,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故事中找到興趣,了解故事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很多古詩文中都會涉及典故,這些典故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情境之中幫助學生感悟傳統文化精神
傳統文化要想有效滲透到小學語文經典誦讀之中,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進行經典誦讀,這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經典誦讀中更好地感知到誦讀作品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與思想,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思想價值觀。
(四)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經典誦讀的興趣
小學生思維活躍,他們的學習意識相對也比較薄弱。要想讓他們始終都以積極的狀態參與經典誦讀學習,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教學時,就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采用一些符合小學生興趣愛好與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激發他們參與經典誦讀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對經典誦讀教學充分重視,并對目前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度探究與分析,尋找有效的解決策略,促使學生能夠在經典誦讀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收獲,以此推動學生在經典誦讀學習中的全面發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經典誦讀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薩日娜. 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 考試周刊,2017(97):43.
[2]廖軍紀.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經典誦讀的策略[J]. 學苑教育,2021(04):73-74.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