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敏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計算的正確率關系到小學生整個小學階段數學成績的好壞。對小學生來說,擁有良好的計算能力無疑是一項很關鍵的技能。本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探討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正確率
一、有的放矢,注重口算估算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往往只注重筆算的練習與作業布置,常常忽視口算與估算能力的培養。有些教師會讓學生購買《口算天天練》等專門訓練學生口算能力的練習冊,卻并沒有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口算加強練習與講授。學生天天練習口算,但是口算能力并沒有得到顯著增強。
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估算能力的訓練。估算是小學數學學習領域里的一項重要內容。無論是在計算練習還是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估算帶來的好處,并在有針對性的練習中逐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估算能夠幫助學生更快的解決復雜的問題。
二、夯實基礎,加強算理理解
有些學生在有些題目上頻繁出錯并不能簡單地歸因為粗心大意,有可能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學生沒有學會計算過程中的基本原理,只是簡單地模仿、套用公式是學生犯錯的一大原因。
三、豐富形式,激發計算興趣
由于計算本身缺乏情景并且形式單一,導致學生對計算題往往缺乏興趣,做起來感覺枯燥、乏味。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計算的趣味。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師出示兩道題:132×21與231×12,學生通過列豎式最終發現兩道題的結果是一樣的。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兩道題的因數特點,并帶領學生猜想這是否是一個規律。學生在不斷地舉例驗證過程中,不僅學會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而且還發現了有規律的數學乘法,學生的計算充盈著思考與趣味。
四、強化過程,促進習慣養成
好的習慣能讓學生受益終身。在學生的計算培養方面,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可塑性強這一特點,幫助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態度與習慣,有些小學生不重視計算訓練,而有些小學生為了追求速度,往往在看題、讀題、演算等過程中急于求成,或是把題目中的數字、符號抄錯等。首先是審題的習慣。教師要關注學生計算的整個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審題,提醒學生識破題目中的陷阱。比如認真看清數字和符號,分析數量關系等。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心中樹立簡算意識。有些計算看似復雜,需要筆算,其實完全可以通過簡便運算更快更準更省力的算出來。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最后,教師要讓學生養成學會檢查、驗算的習慣。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自覺檢查、驗算的好習慣,要嚴格要求學生規范書寫數字,即使在演草紙上也要認真、仔細,有條理。
總而言之,加強對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教師要善于觀察和分析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從注重口算估算、加強算理理解、激發計算興趣、促進習慣養成等方面來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程粉霞. 淺析培養與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J]. 考試周刊,2020(52):53-54.
[2]呂小平,崔占景. 淺談培養與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12):119.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