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紅梅
◆摘? 要:德育教育一直是我國的重點教學目標,在我國在“德、智、體、美、勞”的基礎上,額外加強了德育教育。與以往常規教學模式相比,德育教育在發展中實現了“隱性教育”。且初中生在進入初中學習后,基于自身的思維特點,有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如叛逆、早戀等現象。如不加以制止,將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明顯阻礙。因此,必須對七年級學生完成德育教育,激發初中生的感恩心理,以實現全面融合。因此,本文將就七年級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實踐分析展開討論,闡述感恩教育的基本內涵,分析如何在教學中對感恩教育完成有效實踐。
◆關鍵詞:初中教學;感恩教育;實踐分析;研究討論
在初中教學中,激發初中生的感恩意識,可以幫助初中生形成明顯的德育思維。并且可以在初中生的認知體系中,打造特有的感情模式。在初中教育階段,可以借助德育課程開展感恩教育,借此提升初中生的整體素質教育水準。與小學生相比,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一直存在實踐與理論脫節問題。因此,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必須加強對感恩教育的激發,提升感恩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以及相關效果。在進行感恩教育工作中,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完成有效設定。
一、感恩教育的基本概述
感恩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精神品質,在受到他人幫助或在出現困難時,可以形成共情心理。在初中生的學習當中,感恩心理對初中生的后續成長起到了明顯的提升效果。通過感恩教育,初中生將時刻保持感恩、積極、上進心。對其他同學能夠做出友好的回應以及適當反饋,并且可以在學習體系模式中,對教師設立的教學方案積極落實,達成雙向成長。在感恩教育內涵中,為了更好的幫助初中生掌握好相關尺度,教師可以做好必要的引導工作。對初中生進行感恩教育,將使其符合我國的整體發展模式,完成全面成長。
二、如何在七年級德育教育中有效開展感恩教育實踐分析
(一)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設立相關的實踐活動
在開展感恩教育時,學校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資源完成全面整合。例如,學校可以對初中生建立感恩小組,將感恩的相關活動完成有效落實,形成指導管理。為了確保感恩活動能夠有效的對初中生形成激發效果,學校可以與班主任共同開展,并積極參與到感恩活動中。以班級為單位,以小組為小單位開展感恩主題。每個小組的初中生必須積極參與到該活動中,以節目為基準。教師可以將7~8名初中生集合為一小組,班級共設立4~5個小組。在小組當中,初中生可以通過歌唱、詩朗誦、表演等環節,闡述自身感恩心里的獨特認知。在演出完畢后,教師對學生的感恩活動進行全面評價,并引導小組內的同學進行研究討論。此外,學校也可對相關的感恩教育工作進行推廣,借助相關的宣傳方法實現感恩的宣傳。例如,學校內部的閉路電視系統或多媒體系統,學校可以組織學生拍攝與感恩主題相關的活動短片。在午間休息或課后休息時,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引導初中生進行觀看,使初中生對感恩思想可以形成有效認知。在后續假期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初中生利用假期時間組織家庭感恩活動,采用實際回報父母以及社會。
(二)將感恩工作與初中生的日常學習進行有效整合
在進行感恩工作中,必須注重理論以及實踐的有效結合。就教師而言,開展感恩工作的難題并非是初中生理解能力不足。而是在教學體系中,教師需要保證初中生學習基礎上完成感恩心理,這對教師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感恩具有系統理解,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片段進行改良,引入課堂當中,以保障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對感恩形成全面認知。同時,借助比喻以及擬人的手法,教師投入自身情感,可以直接開展感恩教育工作,完成“德育隱性教育,感恩全面滲透”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中,在講到動物相關的文章時,教師可以額外列舉“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等典故,加強學生對于感恩的理解。同時,在學習中教師也可以對學生設立有效的實踐活動。如教師可以在每堂課對學生講述一則感恩故事,可以以“中國二十四孝圖”或感恩寓言為例。教師講完相關的故事情節后,學生可以在5~10分鐘內通過簡筆畫的形式繪畫,繪畫效果不限。學生可以采用線條或圖形的方式,簡單的描繪出自身對于教師所講說故事的理解,加強學生對于感恩思想的具體認知。便于學生之間開展深入交流,與教師實現全面討論,改善師生關系。
(三)在后續教學中有效開展初中生感恩氛圍的塑造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加強感恩意識的培養。在小學在初中生感恩培養中,教師打造相關平臺,可以對初中生的德育階段引起全面重視。在進行感恩意識培養中,要保障初中生明確自身的應有義務以及相關權力。德育工作的有效特點需要不斷提升初中生自我感恩意識,以保障初中生可以在學習、生活中,借助發生的事物激發自身的感恩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并引導初中生就事物本身提出自身的獨特理解以及相關建議,可以完成平等交流。例如,教師在班會或自習課中,可以抽取10~15分鐘的時間,探討社會熱門話題,實現感恩激發。如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社會熱點分析中,以微博熱點事件進行討論。某明星在代孕時拋棄自身的子女引發熱議,教師可以提出相關熱點后對初中生進行有效引導,可加強初中生對生命的感知。教師可以說到“明星作為一個高收入群體,不僅知法犯法,同時還對新生命驀然,拋棄自己的骨肉。而我們的父母收入雖然比不上明星,但卻對我們投入了極大的關愛,甚至很多家長都為我們做出了不少的犧牲,甘愿放棄事業也要對我們進行有效教育。”通過教師的引導,初中生將培養個體思維以及有效意識,同時更可以糾正初中生利用手機、PC等設備接觸網絡等社會熱點所時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現象。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七年級德育教育中,必須加強感恩教育的實踐分析。教師可以借助班會等課堂,完成實踐活動。并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進行有效整合,注重感恩氛圍的塑造,以實現初中生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亞紅,劉文華,李芙榮.淺談感恩教育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速讀(上旬),2019,000(011):34.
[2]鐘文鋒.感恩教育推動德育教學的開展[J].人文之友, 2019,000(002):221.
[3]魯成志.感恩教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應用[J].文淵(小學版),2019,000(008):10.
[4]謝宗蘭.實施感恩教育促進德育教育建設的思考[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