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摘? 要: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發展和進步,如何使課堂保持時代氣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進步成為教師關注的核心教育目標之一。小學教學階段科學合理的戶外體育教學活動對提升學生的身心素養有著重要價值。但傳統教學中一些刻板教學理念限制了創新教學的有效開展。本文將對新時期體育教師應該關注的幾個基本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體育;有效性提升;教學分析;實踐策略
社會發展也給體育教學的發展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經濟消費理念在校園中的不斷滲透,使學生彼此之間的冷漠情緒上漲。網絡信息技術使學生的自我封閉意識提升。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下對學生文化課的重視,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基本體育觀念。在體育教學發展過程中,教師必須還實事求是的考慮現實問題,對體育教學的多方面負面問題進行綜合性的科學引導教學,使學生從體育活動中活動獲得更多切實的愉快體驗。
一、洞悉學生的心理狀態
1.緊張的關系使學生對戶外活動有抵觸情緒。學生之間緊張的關系,會導致學生對彼此的“面子”問題更加關注,在戶外活動中出現過度自負、自卑的情緒,限制了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冷漠的關系也使學生擔心自己的社交問題,缺乏參與集體活動的信心。對此教師都需要充分觀察和研究。
2.教師保持人本化的教學態度。在體育活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充當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學中充分踐行人本教學態度,使學生通過教師對體育活動保持基本的興趣。對此教師需要拋棄傳統教學中“刻板”“放羊”的教學思路。以熱情的演講風格代替傳統教學成人化的教學思維,用更多的肢體動作講解,代替傳統教學中的口頭命令教學。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保持基本的分層教學思路,使學生的畏難情緒得到更有效地化解,給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奠定信心。1例如在跳繩訓練中,教師對“一學就會”和“學習較慢”的學生進行分組練習。采取進階教學的策略,組織學生進行“高低搭配”合作教學等,使更多學生體育活動中體會到輕松、樂趣、友誼。
二、消除網絡信息技術帶來的潛在影響
1.從網絡游戲角度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網絡游戲對學生有巨大的吸引力,教師可以據此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積極調整,切實創新發展課程教學方式。例如網絡游戲以其宏達世界觀對學生形成了吸引力,教師也可以對體育運動的不同層級、不同好處、不同文化進行不斷的滲透講解,使學生建立基礎性的體育運動世界觀。如對足球文件的講解等。此外網絡游戲在學生群體中的流行,是因為周邊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更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愿意對其進行討論和分析。教師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也需要發揮集體的力量。對更多人進行有效組織,開展日常性的體育練習,使學生個體行為受到集體行為的積極暗示。如保持基本的公平教學策略,在組織體育教學中匯聚學生集體的榮譽心和力量,避免出現學生“落單”的情況。最后網絡游戲通過持續的榮譽獎勵和及時反饋,激勵玩家不斷嘗試下去。玩家能力的提升進一步促進“正循環”的持續進行。對此教師要給予學生更積極的榮譽獎勵和心暗示,以更科學的方式促進學生運動能力切實提升,使學生對體育活動建立更深刻的興趣和信心。如在體育訓練中設計階梯性的訓練項目,鼓勵學生在運動中進行積極嘗試,并給予學生積極的語言、物質獎勵。通過游戲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組織度。小學生自身缺乏高效的組織度,對體育活動中的尷尬問題有排斥情緒。對此教師要積極充當組織者的角色,利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對全體學生進行有效組織,并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訓練活動中去,給學生提供參與體育學習的信息和“借口”。例如傳統項目老鷹捉小雞、跳皮筋、丟手絹等圓圈游戲等。
2.加強日常性的體育游戲活動教學。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日常性的體育游戲教學,降低學生對網絡技術的依賴心理,促使學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戶外體育活動中去。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躲藏游戲、木頭人游戲、跳房子、跳皮筋等游戲,教師都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熟悉其規則,激發學生的運動樂趣。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對體育游戲進行更積極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嘗試體育休閑游戲引入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鼓勵學生進行課余活動,放學后游戲活動等,使學生對網絡的注意力有效分分散,促進學生對戶外活動的多樣認識。
三、對體育教學的價值和作用進行積極教育和宣傳
1.對學生現階段的身心發展階段進行積極介紹和分析。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師可以對體育運動的重要價值,積極作用進行積極科普,促進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深刻理解。例如有效的有氧運動,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疲勞,使學生把持樂觀的生活態度等。使學生對體育活動建立更科學的認識。
2.通過半強制的教學抵消學生的懶惰心理。在小學教學階段,教師可以聯合學校開展更多日常性的體育訓練活動,使校園生活具備更強的儀式感,促進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會多樣的樂趣和情緒。
3.組織更多樣的榮譽競爭賽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切實的物質和榮譽獎勵對學生也有著較大吸引力。教師可以聯系學校開展多樣的體育競技賽事,積極塑造校園體育文化。使學生逐步習慣、樂于參與諸多體育活動。通過競爭合作教學促進學生對彼此的了解和信賴。真正的體育活動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運動本能,降低學生彼此之間的隔閡,使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為體育教學的長期開展奠定基礎。對此教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一些競技活動,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使學生在訓練中既有配合心理也有競爭心理,促使學生嘗試發揮自己的全力,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和心理韌性。例如組織學生進行接力賽跑訓練,跳大繩配合訓練等。
四、結束語
小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體育戶外活動的排斥是十分反常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性的分析學生的行為和心理活動,采取更科學合理的方式對體育活動課程進行組織,使學生的天性、特長有效表現和發揮,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切實發展。
參考文獻
[1]任俊男,張群.如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J].科普童話,2019,000(038):P.92-92.
[2]徐寧.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J].讀天下(綜合),2019(20):0194-0194.